北京正陽門外,距離“中國公路零公里點”標志不足800米的地方,迎來了一家大型綜合類書店——PageOne(新經典書店)北京坊店,這是繼三聯韜奮書店、雁翅樓中國書店、花市新華書店之后北京的又一家24小時書店。

實體書店也是文化空間
PageOne北京坊店,是一座有著巴洛克式風格的建筑,共有三層,面積近3000平方米。“我們精選了近35000種中文書籍、文創產品和近25000種外文書籍,并在不同的區域進行主題陳列(上圖)。”該書店負責人劉剛說,“在北京的原點,我們24小時守候那些熱愛讀書的人們。”
一進入書店,便驚艷于其新穎別致的布局。書店的頂棚如浩瀚星空,兩側高6米、長50米的高大書墻直抵屋頂,視覺沖擊力十足;敞亮的玻璃櫥窗,炫酷的發光墻體,個性十足的書架,白色的柔光燈映射出簡練的幾何圖案,完全不像傳統的書店,而是一方藝術天地(下圖)。
“我們這里是一個書店,更是個文化空間。”劉剛認為,實體書店的存在意義不僅僅是賣書,它應該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地標,講座、沙龍、讀者會等文化活動都將是這里的風景。
每扇窗外都是美麗景致
這書店還有一大亮點就是可以看“風景大片”,無論站在二層,還是佇立三層,從書店的每個如超大屏幕的窗戶往外看,都能觀賞到不同的景致。宏偉如正陽門、天安門,雄冠京城的“中國尊”,還有像水墨畫一樣恬淡的老北京民居,都會像電影鏡頭一樣呈現在你的眼前。正如書店的設計師董功所說:“書店的空間正是城市的延伸,游走在其中,讀者會和這個城市發生關系。”
PageOne北京坊店以“建筑中的建筑”為核心理念,讓大空間與小建筑有效融合,形成了“書店中的書店”這一獨特的閱讀體驗。

特色閱讀空間成文化新地標
在北京城的心臟地帶,這樣一家書店能維持下去嗎?“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房屋出租的商業關系,而是以文化價值傳播為主的項目。”西城區文化委員會主任孫勁松介紹。
“北京是一座有溫度的城市,這座城市特有的古色古香文化和時代創新精神,需要閱讀來傳承和流傳。”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局長楊爍表示。作為北京核心城區,西城區要在每個社區建設大面積的文化站、圖書館等閱讀空間并不現實,在“書香西城”推進中,他們放開思路,嘗試整合區內各種公共文化資源,激發社會力量參與,打造各具特色的公共閱讀空間。
自2014年4月開放首個特色閱讀空間——北京磚讀空間后,西城區在統籌空間資源、建立特色閱讀空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嘗試,從地安門雁翅樓24小時營業的中國書店到白云觀北里的白云驛站,從繁星戲劇村書吧,到什剎海邊的皮影文化酒店,再到PageOne、甲骨文、模范書局,一個個各具特色的閱讀空間在西城區悄然涌現,眾多特色閱讀空間已然成為首都文化新地標,成為人們精神的家園。“現在市民步行10—15分鐘就可以找到一個讀書點的目標在西城區正在逐步變成現實。”孫勁松自豪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