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員日前在該縣尖冢鎮(zhèn)躍進渠河坡處,發(fā)現一座唐代仿木結構古墓。專家表示,古墓的發(fā)現對研究探討唐代建筑形制提供了實物依據。
據了解,該古墓是尖冢鎮(zhèn)龍?zhí)洞遛r民在渠道內維修引水管道時發(fā)現的。歷經千余年地殼變化,該古墓沒有出現塌陷和變形。墓道寬1.5米,墓室為圓形,直徑2.8米。墓室為磚砌仿木結構,使用青磚和條磚平鋪豎砌而成,頂部用條磚向上疊澀收成穹窿狀。內磚壁上,修墓者采用高超的磚雕技藝,雕刻出具有木材紋絡的門窗、桌椅、長明燈柱、立柱、供桌等仿木裝飾物品,形象逼真,立體感強。墓室棺床上尸骨完好,沒有擾動痕跡。
臨西縣文保所所長張霞介紹,這座中唐時期仿木結構古墓的形制應與當時人們居住的房屋有極大相似性,這對研究唐代北方地區(qū)的墓葬文化、葬制葬俗等具有重要意義,為探討唐代建筑形制提供了翔實的實物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