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乡下乳妇奶水在线播放,四房播播五月天

 
 

今夕何夕兮,記守望京都的觀象臺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18-05-09 10:36:32
核心提示:北京城內二環的東南角,有一處被車流“包裹”的靜謐之地——北京古觀象臺。
  北京城內二環的東南角,有一處被車流“包裹”的靜謐之地——北京古觀象臺。在這片飛檐翹角的古代建筑中,鳥語花香,幾乎感受不到建國門熙熙攘攘的車流。就在這一方天地中,游人不多,三三兩兩結伴而行,感受著古代天文科技的魅力。


  天文科技歷史的完整體現

  走進古觀象臺,似乎這里的一切都與天地自然融會貫通,每一座樹立在院內的儀器都是整個院落的一部分,而天文知識就在那不經意間種在心間。

  古觀象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279年,元朝的天文學家王泃、郭守敬在今天北京市建國門西北側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機構——太史院和司天臺,成為北京古觀象臺最早的源頭。郭守敬設計的簡儀,在渾儀基礎上,進行大膽改制和簡化,簡儀的運轉裝置在結構上與近代的望遠鏡的赤道裝置幾乎完全一樣,比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制造的具有同類裝置的赤道大儀早了300多年。

  明朝時,北京古觀象臺則被稱為“觀星臺”。彼時,天文臺上陳設有簡儀、渾儀和渾象等大型天文儀器,而臺下則陳設有圭表和漏壺。到了清代時,觀星臺被改稱“觀象臺”,而辛亥革命后則改為中央觀星臺。

  如果追溯古觀象臺的觀測天文時間,則是從明朝正統年間,到1929年止,這里連續從事天文觀測達500年,在世界上現存的古觀象臺中,保持著連續觀測最久的歷史紀錄。而且,它還以建筑完整和儀器配套齊全而在國際上久負盛名。1933年,中央觀星臺被改為國立天文陳列館,新中國成立后,經國務院批準隸屬北京天文館管理,于1956年5月1日以“北京古代天文儀器陳列館”的名義對社會開放。

  古代智慧的結晶

  在這座不大的院落中,紫微宮及東西廂房,有“中國古代天文學成就”展覽。一幅幅圖文并茂的掛圖,將古今中外的天文科技向參觀者娓娓道來。中國最早的《太初歷》出現在西漢年間,而在魏晉南北朝時,祖沖之制定《大明歷》,首次將歲差計算入內,每年365.2428天,與現在的精確測量值僅相差52秒。

  而在一幅古代繪制的“文圖”中寫道:“太極未判,天地人三才函于其中,謂之渾沌,云者言天地人而未分也,太極既判,輕清者為天,重濁者為地,清濁混者為人者,氣也,重濁者,形也,形氣合一者,人也……”代表了古人對宇宙的看法。同時,圖畫也描述了中西方文化差異導致對于天空區域劃分的區別。

  中國傳統天文將天上的二十八宿與地上不同區域對應起來,并將二十八宿分為四組,七個星宿構成一組,并將其想象為一種動物,按照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分布: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蛇繞龜體);同時與四種顏色相配,蒼龍為青色,白虎為白色,朱雀為紅色,玄武為黑色。而在西方,這種關系則被歸納為十二星座,由一些年輕人信奉的占星術發展而來。

  除了介紹東西方文化差異,這里也介紹了“西學東漸”對于中西方天文思想的影響。而一些實物的復制品也非常有意思。一只小兔子在桶內探出半個身子,看起來有點像中國古代神話故事里的月兔。其實,它的專業學名叫作“秤漏”,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漏刻,原理則是用中國秤稱量流入受水壺中水的重量來進行計時的儀器,由北魏道士李蘭于公元5世紀發明。而由郭守敬創建的仰儀,則依據小孔成像原理,可由赤道坐標網格直接讀出太陽的赤緯值和地方真太陽時。
 
標簽: 觀象臺 古建筑

本文標題: 今夕何夕兮,記守望京都的觀象臺

本文鏈接: http://www.china7501.com/news/show-5072.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關于本網站所有圖片以及內容頁面中的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陸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圖文
點擊排行
項目策劃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极县| 藁城市| 武平县| 新沂市| 鲁甸县| 富平县| 汉阴县| 玉环县| 务川| 永清县| 晴隆县| 镇巴县| 克拉玛依市| 上犹县| 冷水江市| 井陉县| 富宁县| 昌宁县| 滦南县| 珠海市| 喀喇沁旗| 密云县| 桂平市| 邢台市| 武威市| 吴江市| 类乌齐县| 恩平市| 迭部县| 仁布县| 襄城县| 石阡县| 新巴尔虎右旗| 丰台区| 敦化市| 商城县| 铁力市| 当阳市| 峨边| 郓城县| 嵊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