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掘出的菩薩頭冠

近日,大同市文物局考古研究所在大同古城東北隅大有倉街附近的施工工地上發現一處遺址,出土有羅漢頭像、菩薩頭冠等塑像殘塊以及大量北魏時期的筒瓦、板瓦等。根據這些出土文物,初步研判為北魏寺廟遺址。
5月7日上午,記者來到考古發掘現場,看到工地上5米長、5米寬的探方有20多個,最深的近2米,考古工作者正在探方內做清理工作。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長侯曉剛介紹,該遺址是去年冬天大同市文物監察大隊在日常巡查中發現的,今年3月19日考古研究所正式進場布設探方。按照地層堆積,逐步自上而下發掘,發現的是不同年代留下的生活痕跡,近現代垃圾較多,對遺址破壞嚴重。

隨后,記者在工地的工作房內看到編了號的出土文物,有一尊6厘米高的羅漢頭像保存完整,深目、高鼻、高顴骨,眉脊隆起,前額上有三道抬頭紋,這尊羅漢頭像是目前發掘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造像之一。此外還有菩薩頭冠、上身軀干、腳、手指、蓮花底座等塑像殘塊。侯曉剛說,目前發掘出的能看清眉目的泥塑有十多尊,發掘出造像殘塊數百塊。這些造像全部為泥質,殘塊都呈紅色。除了出土有佛教造像,還有一些是北魏時期的板瓦、筒瓦、柱基等建筑構件。從紅土堆積現象以及造像殘塊的顏色來判斷,這里的建筑當年應該是毀于火災。出土的雕像可以辨識清楚的有兩種造像風格,可以肯定是一處北魏寺廟遺址,但具體是哪一處寺廟,目前還無法判斷。考古發掘工作還得持續一個月,隨后會進入后期的研究階段。
該遺址的地理位置距離如今已經確定的北魏一號皇宮遺址和北魏糧倉遺址直線距離約1公里。北魏王朝定都平城后佛教興盛,不斷地大興土木建造寺廟,佛教鼎盛時期,平城內的寺廟就有上百所。這處北魏寺廟遺址的發現,對于研究北魏平城的建筑布局、宗教禮制、造像藝術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