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考古隊公布了西安市隋唐長安城東市遺址的部分考古成果,目前已發現各類遺跡單位173處,出土各類遺物約1500件。隋唐長安城東市遺址發掘的道路溝渠遺跡,為準確定位東市,認識了解其整體形制、平面布局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作坊遺跡和各類遺物對研究東市的手工業和商業及生活內容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
唐代的“東市”,隋稱“都會市”,西近太極宮,東北緊鄰興慶宮,周邊多為皇親國戚和達官貴人宅邸。

東市遺址最早發現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后期,遺址占地約1平方公里,平面近似正方形,四周圍以夯土墻,內部以井字形大街等分為九宮格狀。2015年至2017年底,西安唐城考古隊主要對東市東北部遺址進行了勘探和發掘,除北部的池址和中部東西向主干街道外,還發現道路、渠道、房屋基址、作坊遺跡、磚井等遺跡。
據西安唐城考古隊負責人李春林介紹,考古發掘出的池址為文獻中提及的放生池,池底自南往北緩緩而降,池岸以泥土夯筑,近岸堆積有大量磚瓦殘塊。考古工作者在放生池底發現了水生物遺跡,也發現了一些佛教造像,結合文獻記載,推測這里此前還存在祭祀和超度活動。唐代時期,在東市的東北隅和西市的西北隅,都鑿有大的水池,稱之為“放生池”。

東市內的作坊遺跡殘存有簡易建筑遺跡,在15米見方的區域密集分布有灰坑、井、窖等配套設施遺跡。其中一灰坑中出土有漢白玉石料和漢白玉粉末,李春林推測該作坊有加工漢白玉器的業務。
此次發掘出土的遺物多為磚瓦類建筑構件,其次是陶瓷器,還有大量骨器骨料、玉器、銅器、鐵器和銅錢等。李春林告訴記者,文獻中記載東市內有筆行、酒肆、鐵行、雕版印刷行等,寫有“□家酒店”字樣的瓷壺底片正好印證了史書記載東市內有酒肆的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