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羋月傳》的熱播,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女中豪杰的颯爽風采,不由讓我對中國歷史上的成功女性產生了興趣。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中元帥。不是你們現在熟知的羋月,更也不是電視上常看到的佘太君、楊門女將,她們的時代都太晚了。
我們要從公元1976年說起。那年,在河南安陽洹水南岸的小屯村,一座商代的墓葬被發掘出來了。
該墓壙呈長方形豎穴,南北長5.6米,東西寬4米,深7.5米。目中出土了大批十分珍貴的文物共計1928件:其中銅器468件,玉器755件,石器63件,寶石制品47件,骨器564件。銅器的總重量在1625公斤左右。

墓中出土的青銅禮器,大多鑄有銘文,考古學家們據此最終考定出了墓主的生活年代和身份——婦好。
此前,在發掘出的武丁期甲骨文的卜辭中,有婦好之名出現的至少在180條以上。但婦好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幾個人都用的名號,學界一直有爭議。
婦好墓的發掘,不但使考古實物和甲骨文的記載相互印證上了。,而且讓一個沉睡了3200多年的女中豪杰形象也更加清晰的呈現在后人眼前。
婦好是商王武丁的法定配偶,也就是王后,廟號“辛”,生活的年代距今已超過3200年了。
婦好作為王后,地位非常顯赫,她為武丁主持過很多重要的祭典,見諸甲骨文的有侑祭、(上杳下火)祭、御祭、賓祭等,所祭祀的對象有父、妣和神泉等。
《殷契粹編》1232:“壬戍卜,□,貞婦好□不往于妣庚。”意思為卜辭是問:婦好不去祭祀她的老祖母妣庚么?
但婦好可不是宮斗劇中,那些空有身份,但只會勾心斗角的,弄權使術的女人。她驍勇善戰,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叱咤沙場的女統帥,為商王朝東征西討,立下了赫赫戰功。在甲骨文的記載中,她的事跡可不少:
婦好為武丁的軍隊征集兵員。《殷墟書契前編》5.12.3:“甲申卜,殻,貞乎婦好先登人于龐。”意思是武丁卜辭問:命令婦好為王的先導,從龐這個部族征集兵員嗎?
婦好參加過伐土方的戰爭。據《庫方二氏所藏甲骨卜辭》237:“貞王勿乎婦好往伐土方。”意思是武丁卜辭問:商王不命令婦好去伐土方嗎?
婦好率領過將領征伐東夷。《殷墟文字乙編》2948+2950:“貞王勿[令]婦好從侯[告伐夷]。”意思是武丁卜辭問:王命令婦好統率侯告伐夷方與否?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對羌人的一次戰爭中,她統帥的軍隊超過了一萬三千人。《庫方二氏所藏甲骨卜辭》130:“辛巳卜,貞登婦好三千登旅萬,伐乎[羌]。”意思是武丁卜辭問:命令婦好征召13000軍旅征伐羌方嗎?![婦好率領一萬三千軍隊伐羌方的卜甲:辛巳卜,貞,登婦好三千登旅萬,呼伐(羌)]
一萬三千人,這是個不得了的數字。這是武丁時期,在甲骨文中有記錄的,征召軍旅人員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
婦好在不經意間,就創下了一個此后就沒有被中國女人打破過的記錄。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元帥

婦好率領一萬三千軍隊伐羌方的甲骨文
婦好的赫赫戰功和凜凜權威,在從從婦好墓中出土的文物也得到了印證。
婦好墓出土了四件銅鉞,大小紋飾不一樣。最大的一件,重量為十八斤,鉞身為斧形,鉞刃為弧形,鉞肩對稱,平形,鉞肩的位置有對稱的兩個長方形穿口,鉞肩的下部兩側都有六國小孔。鉞身兩面虎撲人頭圖案,虎口表現出血盆大口,吞食人的樣子,在虎口下面有一個人頭,臉圓下巴尖,雙耳向前。鉞身上有古文字,經解析為婦好。
在古代,鉞是威嚴軍權的象征,不是一般人能擁有的。這說明,婦好擁有很高的軍權,是當之無愧的大元帥,女大元帥。。
說婦好不同于宮斗劇中的那些女人,不意味著婦好就是屬于傻大黑粗的女漢子,只懂打打殺殺,她也富有謀略。她參加對西南巴方的戰斗中(《殷契粹編》1230正),同武丁國王相配合,并打了一場漂亮的伏擊戰。
(《殷墟文字乙編》2948+2950):辛未卜,爭貞:婦好其比沚戛伐巴方,王自東深伐,戎陷于婦好位。

記載武丁、婦好夫婦布下陷阱破敵的甲片
這樣的女人,商王當然愛死她了。
說起婦好的丈夫商王武丁,這也是個不得了的人物。武丁在位時期,勤于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說及甘盤、祖己等賢能之人輔政,勵精圖治,使商朝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得到空前發展,史稱“武丁盛世”。
他們之間,是真正的感情。
許多卜辭記載了武丁關心婦好日常生活中的吉兇禍福與健康狀況,也不斷地占卜為之求神保護。在婦好死后,武丁為失去婦好而傷心,并為死去的婦好進行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