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泰山石敢當”有著相似形式和用處的“太公在此”,都是民間習俗中造就的護宅之物。墻上的“太公在此”磚刻與姜子牙有著密切的關連。
據記載,姜子牙是周朝東海人,同時,其封姓是呂,叫呂尚,字子牙。年老后隱歸相間,每日以垂釣為樂趣。一次,周文王打獵到渭水之地,看見姜子牙的并高興的說:“吾太公望子久矣”。因此,姜子牙又號太公望。后來,周文王立他為師,成為周文王好友之一,周武王也尊稱他為師尚父。并扶持周武王滅紂得了天下,姜子牙為伐紂起到了關鍵的謀略,周武王封他于齊營丘專門帶兵伐紂,造福天下百姓,周成大國。姜子牙的傳世兵書有六韜六卷。

民間出于對他的敬仰,佩服他的計謀戰略,逐漸把姜子牙的傳說神話了,只要在住宅墻刻上“太公在此”一切都平安無事了。這也許是民間借用姜太公的威力抵擋邪惡,災禍的一種美好愿望吧!
“文革”前,在影壁上或墻上嵌有“一善”磚刻。也許是當地的佛教對民俗的影響,以“一善”消百惡求平安,這是人們正直的理念,同時也有獨善其身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