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遼寧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沈陽市委宣傳部、沈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中國·沈陽“盛京滿繡”藝術產業化論壇,5月28日在沈陽故宮拉開帷幕。
遼寧省文聯黨組書記、主席蓋成立,沈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馮守權,出席會議并致辭。來自省內外數十位領導及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論壇旨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充分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典型示范作用,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盛京滿繡”藝術產業化項目作為典型,通過展演展示、觀摩論證等形式,充分彰顯以“盛京滿繡”為代表的民間藝術的發展成果,推動“盛京滿繡”藝術走向國內國際市場,用滿繡藝術講好鮮活的沈陽故事,傳播好沈陽聲音,進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以激發藝術產品的創作,壯大藝術產業的規模,打造沈陽藝術產業品牌,帶動引領輻射其他相關產業的衍生發展,為沈陽的文藝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做出貢獻。
“盛京滿繡”是沈陽地區獨有的刺繡技藝符號。盛京滿繡”第四代傳承人楊曉桐打破滿族家傳手藝傳內不傳外的傳統束縛,秉承開放式辦學理念,創辦了“盛京滿繡”坊,已辦培訓班120余期,培訓滿繡學員千余人次,培養刺繡工藝師120余人。

如今的“盛京滿繡”在繼承傳統滿繡打籽繡、盤金繡等基礎上,融入了施針繡、絲帶繡等技法,使盛京滿繡技藝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升華,到目前已有7大類150余個品種10萬余幅藝術繡品,產品涉及掛畫、旗袍、扇面、披肩、車掛、手包等現代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時融合國際刺繡技法,創作出符合國際人士審美的刺繡作品。
因此,“盛京滿繡”被稱為是戴在頭上,披在肩上,提在手上,著在身上,穿在腳上,擺在案上,掛在墻上,隨車可行走,休息可相伴,坊間有傳承的流淌著生活的鮮活藝術。
論壇當天,圍繞“盛京滿繡”藝術產業化品牌路徑提升,專家學者從“盛京滿繡”藝術產業化與沈陽經濟發展、“盛京滿繡”傳承與發展、“盛京滿繡”藝術產品與市場展望、“盛京滿繡”藝術產品與國際化等展開論證,并提出可操作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