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上午,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1300多位兩院院士出席了本次大會。但是我們對這些“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卻了解的太少,這些撐起了“中國底氣”的大國脊梁,為何被埋沒在了網絡世界的一派喧囂和浮華之中?

不過,也有例外。中央電視臺《朗讀者》節目自第一季以一段總年齡加起來有1200歲的西南聯大功勛級校友的朗讀“燃”遍網絡之后,第二季的嘉賓尤為擴大了科學家群體的比重。
包括已經和觀眾見面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冰川地貌學家崔之久,科學植物畫家曾孝濂,著名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潘建偉等科學家等,第二季節目里將出現將近20位做出了卓越貢獻的科學家面孔。
在場外與潘老一同朗誦的,還有12位西南聯大的老校友:91歲的音樂家茅沅、95歲的歷史學者胡邦定、97歲的詩人鄭敏、91歲的航天科學家林宗棠……13位老人的總年齡加起來有1200歲,但當讀起“全國民眾,人人都應負起保衛中國民族的責任”時,依然澎湃如少年。

他們用獻身祖國發展,用一生的無怨無悔,向年輕一代展示了愛國的正確打開方式。這批勝似少年的老先生“燃”哭了無數的年輕人。有網友說:“這些大師為祖國奉獻了一輩子,90歲了還在工作,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兩季以來,這樣的熱血記憶還有很多——
航天英雄楊利偉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學院學生朗讀《天地九重》,他說自己永遠記得第一次在太空俯瞰這顆水藍色星球的樣子,“我仔細端詳這美麗的星球,生怕錯過一處風景,我深知這是億萬中華兒女夢寐以求的美景”;
中鐵西北院凍土科學的泰斗張魯新,改寫了外國人對青藏鐵路不可能建成的預言,他在“眼淚”為主題的采訪中講述了“三根火柴”的故事,那是中國速度一路疾馳背后的堅韌與磨礪。他的學生們朗讀塞繆爾·烏爾曼的《青春》獻給老師,繼續傳承偉大的“風火山精神”。
33年前,南極科考隊僅用了40天的時間,就創建了中國第一座南極科學考察站——長城站。中國南極科考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南極長城站首任站長郭琨用順口溜描述當時的情景:“一言不發,二目無光,三餐不食,四肢無力,五臟翻騰,六神無主,七上八下,九(久)臥不起,十分難受。”字句里都是那時的艱苦,卻是雖苦尤甘的自豪與榮光。
什么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什么是擇一事、終一生?什么是千磨萬擊還堅勁?無數看似豪言壯語的誓言與信念,都在節目中可以找到足以熱淚盈眶的答案。而這,也正是《朗讀者》希望通過科學家群體傳遞給廣大觀眾的力量。
“科技含金量”厚重空前,文學節目展現科技魅力

航天、鐵路、南極科考、古脊椎生物、植物學,一個個往常出現在書本上的名詞,變成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第二季《朗讀者》用一種“執拗”的創作態度,進一步開拓了科學的細分領域,集納了一個閃閃發光的嘉賓名冊:
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薛其坤,冰川地貌學家崔之久,“竺可楨野外科學工作獎”獲得者謝又予,世界上擁有極高的聲譽的動物學家珍·古道爾(英國),科學植物畫家曾孝濂,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中國第一代飛機設計師程不時,C919型號副總設計師趙克良,古脊椎動物學家、中科院院士張彌曼,古植物學家、國際古植物學會主席傅睿思(丹麥),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陳佳洱,中國肝膽外科之父、中科院院士吳孟超,數學家、“菲爾茲獎”獎獲得者、中科院外籍院士丘成桐……
以上這些科學家廣泛涉及了信息技術、生命科學、先進制造等深遠影響著人類新一輪技術革命的重點學科。他們的到來,集體打開了觀眾緊跟時代、認識世界的腳步,更用親歷和心得,讓廣大觀眾知道科研工作并非如大家想象的那么枯燥、高冷,而是充滿了神奇的魅力,令人著迷。
人稱“量子之父”的潘建偉,在私下里被同學們親切稱為“我潘”,他的心中有三個紀念日:第一個是2016年8月16日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成功,第二個是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報到的那一天,第三個是量子信息實驗室成立的那一天。潘建偉告訴主持人說,他在奧地利留學的時候,在大使館看過一個講述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郭永懷的紀錄片,內心深受震動。當時立下志愿,一定要回到中國建立一個世界一流的實驗室。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的那天,他們的團隊說,“一千年前中國是全球的中心,如果中國想重新站到世界舞臺的中央,首先得在科技上上去。”
朗讀者給出的答案:我們的時代,就需要這樣的偶像
《朗讀者》沒有屈從于流量效應和眼球效應目,它倔強著為這個時代真正的英雄和偶像們致敬,以文化節目的形態為他們列傳,讓這些科學巨匠的精神火焰紅光漫天,激發人們重新思索人生的意義、奮斗的價值、前進的航向,更把科學的種子播撒進孩子的心田。
董卿說,“我們不是只靠吃米活著。如果所有媒體人的工作能夠讓更多人意識到這一點,那么我們所有的堅持努力和付出,都是有意義的。”這體現了制作方一種特有的堅守。當有人問制作方,年輕人為什么這么喜歡《朗讀者》。他們的回答是:今天的年輕人,生活在一個更加富裕、更加開放、更加文明的社會,能夠接收到更多信息,受到更好的教育,這兩條就決定了他們會擁有自己的判斷力。那一張張代表時代的面孔背后的故事,必然會吸引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