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兇手"竟是忠良之后
中國歷代王朝的謝幕里,大唐王朝的滅亡,最能讓人生出"風(fēng)流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的感嘆:這個承載著中華文明驕傲的強大王朝,擁有秒殺突厥的強大武力與遠播歐亞的文化影響。近三個世紀(jì)的時段里,都是東亞大陸巨人般的存在。卻在公元907年,被窮出身的后梁節(jié)度使軍閥朱溫,拿著刀槍趕下了皇位。狼狽到凄慘的景象,引得后世多少文人哀嘆。
而親手幫助當(dāng)時的后梁軍閥,接下來的后梁開國皇帝朱溫導(dǎo)演這一切的,
更有他麾下一位手腕心機堪稱當(dāng)時頂級的強大謀士,有著"鴟梟"稱號的李振。

以宋代以后諸多學(xué)者的狠踩怒罵說:比起親手做惡人的后梁軍閥朱溫,這位李振先生才是親手滅亡唐朝,甚至開啟五代戰(zhàn)亂時代的"幕后兇手"。
不過,最叫許多后人唏噓不已的是,比起與唐王朝苦大仇深的窮草根朱溫,一直鞍前馬后為朱溫出壞主意,活活把唐朝往死里坑的李振,卻是根正苗紅的大唐開國功臣后裔。倘要論起家族功業(yè)來,唐末好些名門重臣,恐怕都要乖乖靠邊站。
李振,字興緒。原本姓安,祖上是大唐開國功臣"涼國公"安興貴。
自唐高祖李淵起,安氏家族就忠良輩出。震驚天下的"安史之亂"里,李振的曾祖父安抱真不但慷慨赴國難,更因恥于和叛賊安祿山同姓,憤然請求改名,然后被感動的淚嘩嘩的唐朝賜名"李抱真"。這以后更多次率兵為大唐掃除叛逆。接著從李振的祖父到父親,也都是浴血奮戰(zhàn)的好漢。忠勇護國的家風(fēng),一直傳承到李振這一代。
那么問題來了,如此家風(fēng)熏陶長大的李振,怎么會瞪圓了眼要毀唐朝?其實,在滿懷理想的青春歲月里,青年李振也曾有顆報效大唐的雄心。更兼一身不凡的天賦,典籍韜略全都無師自通。接著信心滿滿參加科考,滿以為可以大展宏圖,卻接連被潑了滿頭涼水:報效大唐?你有錢嗎?

此時的唐王朝,已經(jīng)腐敗到不可救藥,就連素來號稱"凈土"的科考,也是常年金錢開路。
滿以為能用才華征服考官的李振,連續(xù)好幾次落了榜。唐朝的腐敗被他看了個透,大好年華也被白白耽擱。但即使這樣,當(dāng)時李振還是沒放棄,又一跺腳從了軍。好不容易屢建戰(zhàn)功升任臺州刺史,還沒到任就趕上董昌在臺州叛亂。"刺史"當(dāng)然也就黃了。可憐赴任的李振正走到鄆、汴之地,半生立志報國,此時卻走投無路。
也就是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有個人笑瞇瞇的站在李振面前:兄弟,報效唐朝你是沒指望了,不如就來報效我吧。
這個改變李振命運的人,就是此時野心勃勃的晚唐軍閥,未來大唐王朝的"終結(jié)者":朱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