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題目,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有傾國之姿的西施,原名夷光的浣紗女犧牲了自己的愛情和肉體,使得勾踐的臥薪嘗膽名垂千古,三千越甲終吞吳。可以說,吳越爭霸的這段歷史,其關鍵人物系于西施一人,這就是所謂的“禍國紅顏”吧!
但是,西施委身事敵的做法既非絕后,更不是空前!西施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末期,而在比她更早將近兩百年前,有這樣一位美女,因為她的美貌,引發了三個國家的爭斗,導致了一個國家的滅亡;她絕色傾城,不愿踏足政治漩渦,然而命運卻把她帶到權力的中心,成為各國君王的爭奪品;她先后成為兩個國家的王后,為了保護第一個國君丈夫三年不語,又為了第二個國君丈夫守節。她就是號稱“桃花夫人”的息媯。

春天的桃花能有多美,她就有多美。媯恨兮,史稱息媯,先為息國國君夫人,后為楚國王后。她出生在深秋,卻滿園桃花盛開;一出生就引來了百鳥朝鳳,額上帶著桃花胎記,仿如桃花女神轉世。可是陳國智者卻預言她的到來會引來生靈涂炭,為此,她貴為公主卻從小就被迫遠離王宮,伴著乳娘長大。
春秋時代的諸侯國,見于經傳的約有170余國,各自為政,互相攻伐兼并,中原一帶,更是擾攘不安;自從晉國與楚國“城濮之戰”以后,形成南北兩大壁壘,其余小國不是依晉,就是附楚,依賴強國的保護而生存。為了生存,列國之間經常勾心斗角,彼此離離合合,全憑自己的利害為出發點,有些甚至為了一點芝麻綠豆大的小事,也能反目成仇,拼得你死我活,蔡侯與息侯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蔡侯與息侯同娶陳國女子為夫人,這兩位陳國女子生得都十分漂亮,一個是沉魚落雁,一個是閉月羞花,是當時婦孺皆知的大美人。陳宣公媯氏,在多得數不過來的春秋諸國里,若不是生了這兩個女兒,只怕沒有人會記得。敲鑼打鼓,把她們嫁了,送去蔡國的,是蔡媯;送去息國的,是息媯。蔡國和息國既是近鄰,又成了連襟;于是,息媯出嫁的時候,決定去看望一下蔡國的姐姐,誰知這一看看出了此后風云數十年的爭斗與不盡的辛酸。

那是公元前684年,楚文王六年,她在紅嫁衣里亮了相。見到她,春秋爭霸的臺子,忽地靜下去。蔡與息都罷了,連一旁強盛的楚,都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然而,三個國君的心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蔡哀侯獻舞,見到了自己的小姨息媯,不知他該怎樣地驚呼。《左傳》里只六個字,“止而見之,弗賓”,已是很輕佻的含義。可以想見蔡哀侯多么無禮,多么急色鬼。他將息媯騙留在蔡國,除了一時沒有膽量強暴之外,動手動腳的事肯定沒少做。此時姐姐蔡媯,卻奇妙地隱身了。丈夫覬覦妹妹的種種不堪,她全然沒有阻止,連一分姿態也不曾做,倒像是默許配合。何況蔡國本就比息國強大,兩女同侍一夫,或許父親也不會太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