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國第12個文化遺產日。同時,經國務院批準,自今年起,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所以今天也是我國第一個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1985年11月22日,中國成功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行列。1987年,中國正式加入該公約及開始申報世界遺產的工作,這一年,長城、明清皇宮·北京故宮、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敦煌莫高窟、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泰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截至目前,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0項,總量位列世界第二。其中文化遺產35項,自然遺產11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評選文化遺產有什么意義?我們來看看馮驥才怎么說:
物質文化遺產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是靜態的,是實體,比如文物器物、經典古籍、大文化遺址、重要的歷史建筑等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則廣泛得多,但常??床灰娨裁恢K袼?、方言、民間文學、民間藝術、民間技藝等等。然而,由于非物質文化大多是老百姓創造的,它一直被認為是底層的文化而不被重視,有些技藝的傳承人越來越少。但它是養育我們的一種生活文化,每個人都是在這種文化中成長起來的,因此它直接表現著各個民族的個性特征,還有各自的認同感、親和力與凝聚力。非物質文化遺產最能體現各個民族的本質,也最能體現人類文化的多樣性。
感受文明之美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周口店遺址共發現不同時期的各類化石和文化遺物地點27處,出土人類化石200余件,石器10多萬件以及大量的用火遺跡及上百種動物化石等。
莫高窟
莫高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現存已編號洞窟492個,壁畫4.5萬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尊,唐、宋木構建筑5座。1900年于藏經洞發現西晉至宋代經、史、子、集各類文書繪畫作品5萬余件。
長城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為了御敵,便據險修筑長城。秦統一中國后,把分段的防衛墻連接起來,建成規模宏偉的萬里長城。到了明代,在舊有的基礎上逐漸改建成如今的面貌。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現存墓封土高40米。兵馬俑坑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叢葬大量與真人真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繪兵馬俑和當時實戰使用的各種兵器。
泰山
歷朝歷代不斷在泰山封禪、祭祀、建廟塑神、刻石題字。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余處古建筑群,2200余處碑碣石刻。
九寨溝

九寨溝原為林區,在崇山峻嶺中,自然風光極其優美,分布有108個海子(湖泊),各湖之間多飛瀑,氣勢磅礴。景區內有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等珍貴動物。
中國丹霞地貌
參加申遺的“中國丹霞”是指由福建泰寧、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江西龍虎山、貴州赤水、浙江江郎山6個著名丹霞地貌風景區的組合。
皖南古村落

以西遞村、宏村為代表。西遞村現有十四世紀到十九世紀的祠堂3幢、牌樓1座,古民居224幢,有"活的古民居博物館"之稱。宏村現存明、清古建筑137幢。
西湖
以“西湖十景”為代表的西湖景觀,坐擁十多處歷史遺跡,體現中國傳統園藝、繪畫、詩詞文化元素,還反映出中國農耕文明獨特的景觀審美傳統,對13世紀至20世紀東亞地區的園藝景觀也有顯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