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版“四大名著”套系之《紅樓夢》,劉旦宅繪。
1990年版“四大名著”套系之《三國演義》,陳全勝繪。
1990年版 “四大名著”套系之 《西游記》,李少文繪。
一九八二年版 《水滸傳》,古代插畫。
一九八○年版 《西游記》,古干繪。
一九六四年版《紅樓夢》,程十發繪。
2017年珍藏版《紅樓夢》,戴敦邦繪。
2017年珍藏版《西游記》,戴敦邦繪。
2017年珍藏版《三國演義》,戴敦邦繪。
1990年、2017年版《水滸傳》,戴敦邦繪。
“四大名著”古典小說主題宏大,思想深刻,情節精彩,刻畫細膩,是中國傳統文化經過萌發、生長、充實,而后結成的碩果,不僅包含了古典詩、詞、戲曲等各種形式和技巧,也凝結了中國人的人生智慧和精神情結。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四大名著”至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在20世紀50年代建社之初,出版社即著手整理“四大名著”。
1953年,以作家出版社(當時為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牌)名義出版的《紅樓夢》整理本,是新中國第一個《紅樓夢》普及讀本。全書以程乙本為底本標點、注釋,注釋由俞平伯、華粹深、李鼎芳、啟功合作完成,書名由沈尹默題寫。其后在第一版的基礎上,又分別于1957年、1959年出版了第二版、第三版《紅樓夢》,1964年印次的第三版《紅樓夢》,還曾選用當代畫家程十發的作品作為插圖。1982年,人文社出版了《紅樓夢》全新整理本,前八十回以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為底本,后四十回以程甲本為底本。這一版本的整理工作由馮其庸主持,李希凡、林冠夫等20余位紅學家共同完成。其后這一版本不斷修訂完善,延續至今,成為目前發行量最大的《紅樓夢》普及讀本。
1952年 10月,人文社整理出版《水滸》。這是“四大名著”中最先面世的一種。該書以清代最流行的經過金圣嘆批改的七十回本為底本,由聶紺弩、張友鸞等人整理。這是人文社第一個《水滸》版本,1953年、1975年分別修訂過兩次。1975年8月,人文社接到上級傳達“評《水滸》”運動指示,隨即整理一百回本《水滸傳》。新整理本以明代萬歷末年(1610年左右)容與堂本為底本,在1975年10月即出書。從那時起,七十回本《水滸》逐漸退出市場,一百回本成了目前人們所熟知的《水滸傳》讀本。
1953年,人文社以副牌作家出版社的名義出版《三國演義》整理本。該書以毛綸、毛宗崗父子刪改、潤色的《繡像三國志演義第一才子書》為底本。1954年,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修訂,以人民文學出版社之名出版《三國演義》第一版。1957年、1973年分別作了兩次修訂,之后一直持續出版發行。該書第一次出版時附有一張“三國演義地圖”,也保留至今。
1954年,人文社以副牌作家出版社的名義出版《西游記》整理本。該書以明代世德堂本為底本。1955年,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修訂,以人民文學出版社之名出版《西游記》第一版。1980年、2010年作了兩次修訂。其中,1980年版《西游記》選用了人文社美術編輯古干先生的
《西游記圖像》作為插圖。
199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精裝16開彩色插圖本“四大名著”。特邀劉旦宅創作《紅樓夢》插圖,戴敦邦創作《水滸傳》插圖,陳全勝創作《三國演義》插圖,李少文創作《西游記》插圖,他們都是當時的一流畫家。如今這套書已成為很多讀者記憶中的經典。
201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四大名著珍藏版”。這是一個集合了眾多優點的版本:內容文字沿用廣為讀者認可的“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的“四大名著”文本,全套書配有81幅當代著名畫家戴敦邦的插畫作品,特別附加6幅有針對性的圖表,如紅樓主要人物關系表,三國時期大事年表等,作為閱讀參考。
在數十年時間里,“四大名著”讀本不斷修訂完善,有些還進行了版本更替,但其標點準確、注釋詳盡的基本特點從未改變,是伴隨幾代讀者領略古典小說藝術魅力的經典讀本。本報特選摘一些經典版本中的插圖,跟隨這些插圖,我們可以重溫那段純粹的讀書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