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古建筑絕美又不缺實用,
層層斗拱,雕梁畫棟,恢弘壯麗,
很多的文化和歷史內蘊在其中。


從古至今幾千年的歷史,
屋子的形制大模樣沒怎么變過,
但細節之處,卻變幻無窮,極盡巧思。
這是一支神秘的組織,
常年在古建筑的屋脊上“行走”,
不管是否被人察覺,
穿梭歲月風雨無阻。


仙人走獸聽說過嗎?
在中國古代建筑中,宮殿殿頂多為廡殿頂,其屋頂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前后兩坡相交成為正脊,左右兩坡與前后兩坡相交形成四垂脊,統稱五脊。
重檐廡殿頂,是在廡殿頂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條短垂脊,共九脊。

脊獸是中國古代建筑屋脊上所安放的獸件。
脊獸按類別分為跑獸、垂獸、“仙人”及鴟吻。其中,正脊上安放吻獸或望獸,垂脊上安放垂獸,戧脊上安放戧獸,另在屋脊邊緣處安放仙人走獸。
古書有云:形似獸,性好望,今屋上獸也。
后來,神獸發展為裝飾功能,中國古人將屋脊上的小獸,奉為神獸,并頂禮膜拜,認為它可以“護脊消災”。
仙人走獸有何作用?
①充當建筑功能,屋頂防止雨水侵蝕滲漏和松散脫裂的重要琉璃部件。
②裝飾功能,遠處觀賞高高檐角上的這排小神像,在明亮的天空映襯下,就成了一幅優美的剪影圖畫。
③寓意著生活的安定與美好,也增強宮殿的莊嚴氣氛。

仙人走獸的等級制度
我們素來稱禮儀之邦,不管是什么,總是要在禮法的約束下進行,吃飯不全為果腹,穿衣不全為蔽體,房子也有很多講究和規矩。
關于建筑上神獸的使用,清朝規定,仙人后面的走獸應為單數,按三、五、七、九排列設置,由于在佛教里,奇數表示清白,所以在屋脊上裝飾的跑獸大多是奇數。建筑等級越高,走獸的數量越多。
一般建筑上是三個,兩邊加起來就是六個,因此,所以就叫做“五脊六獸”。

皇帝居住和處理日常政務的乾清宮,地位僅次于太和殿,檐角的小獸為9個。
交泰殿是皇后在重要節日接受朝賀的地方,有七個小獸。
坤寧宮原是皇后的寢宮,小獸為7個。妃嬪居住的東西六宮,小獸又減為5個,王公貴族多為3到5個,有些配殿,僅有1個。
故宮太和殿上的脊獸是唯一俱全的,脊獸為十個,是最高等級。這在中國宮殿建筑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顯示了它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
仙人走獸
仙人走獸主要分為騎鳳仙人和走獸兩部分,而每一個走獸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意味。每一個小獸都有他們自己的來源及意義,并非空穴來風。
民間所謂“一龍二鳳三獅子,海馬天馬六狎魚,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個猴”。
騎鳳仙人
祈愿吉祥
最前面的名叫騎鳳仙人,來源于戰國時的一個神話傳說:齊王在一次作戰中失敗,來到一條大河岸邊,追兵已到。危機之時,突然一只鳳凰來到面前,齊王騎上鳳凰飛越大河,甩掉追兵。古人把它裝飾在屋脊上,是取其逢兇化吉之意。
龍
至尊高貴
龍能在水里游,云中飛、陸上走,興云布雨,有君臨天下的寓意。唐宋兩朝視為祥瑞的象征,明清則將之象征帝王,享有至高無上的尊貴,皇帝稱自己為真龍天子,由此這龍是皇權的象征。
一看就是霸道總裁,但是傳說它被仙人用劍鎮在殿脊之上,不能逃跑,只得老老實實地“站崗”。
鳳
祥瑞太平
鳳,民間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很多人認為鳳肯定是雌的,但是它可是純爺們兒哦,象征尊貴祥瑞,比喻有圣德的人。
獅子
威武兇猛
獅子是萬獸之王,威武的護法神,可保衛皇帝,在寺院中又有護法之意,寓示佛法威力無窮,掩不住威風凜凜的氣勢。
天馬
傲視群雄
意為神馬。漢朝時,西域的良馬被稱為天馬。象征日行千里,追風逐日。
海馬
智慧忠勇
亦稱落龍子,象征忠勇吉祥,智慧與威德通天入海,暢達四方。
狎(xiá)魚
滅火防災
押魚能祈雨、滅火防災,傳說它能噴出水柱,與狻猊都是興風作雨,滅火防火的神獸,相當于消防員的角色。
狻猊(suānní)
驍勇善戰
狻猊在古籍記載中是接近獅子的猛獸,能食虎豹,亦是威武百獸的率從。一說它日行五百里,性好焰火,故香爐上面的龍首形裝飾為狻猊,有護佑平安意,也有說為龍的九子之一。據說這只神獸性情喜靜,被收作文殊菩薩的坐騎。
但在《西游記》里,它卻耐不住寂寞,跑到凡間成了假烏雞國國王,后來又和白象王、大鵬鳥占山為王......
獬豸(xièzhì)
示善斷邪
獬豸是忠誠正義的化身,因能辨是非,自古為“法”的象征。將它用于殿脊上,有公正無私和壓邪之意。
獬豸渾身黝黑,頭上長著巨大的獨角。它明辨是非,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奸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頂倒,吃下肚子。所以古時司法官員的帽子也叫“獬豸冠”,衣服上印著的就是這只神獸,以示公正無私。
斗牛
鎮宅護宅
斗牛為鎮水獸,擅長吞云吐霧,能逢兇化吉,有鎮邪、護宅之功用。防洪專家,鎮水虬龍,鎮壓水患。
行什(xíngshí)
防雷防火
行什只在太和殿出現,它是舉世無雙的第十只角獸,手拿金剛寶杵,是傳說中雷震子的化身,有防雷的作用,預示風調雨順。

仙人走獸默默地鎮守家園,
中國古建筑之美,真是隨處可見。
在雕梁畫棟、恢弘大氣的皇宮;
在五脊四坡、青瓦琉璃的屋頂。
當你走近,就會發現,
最讓人驚艷的往往是
這些訴說著千年建筑美學的小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