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阡陌縱橫的古綠洲中心,雄踞于肅州與沙洲之間,北通伊吾、北庭等軍事重鎮。
兩千多年前,這里綠洲茵茵,繁華喧囂,金戈鐵馬,氣吞山河。兩千多年后,這里戈壁荒涼,殘垣斷壁,斑斑史跡,盡顯蒼涼。
在這座古城中,完好保存著古代軍事防御系統和烽燧信息傳遞系統的典型范本。
穿越兩千年風雨歲月,站在歷史遺址上,放眼四顧,目光所及,是湛藍的天空,一望無際的極旱荒漠,故城殘缺的夯土高墻,向世人訴說著曾經的滄桑,這就是鎖陽城。
這里的古墾區及古代水利灌溉系統,是目前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典型標本,其滄海桑田的沙漠化演變過程也是中國西部最典型的活標本。
雅丹地貌、沙丘紅柳、大漠落日,在古城顯現出了一種自然之美、雄渾之美、殘缺之美、悲壯之美。四季輪回,歲月更替,鎖陽城留存下了瓜州燦爛的歷史文化遺跡。在這里,黃沙披盡,一朵朵迎風搖曳的風鈴草見證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傳奇。

一、內城與外城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漫步鎖陽城中,抬頭是一抹白云藍天,低頭是時斷時續的斷壁殘垣。望著這座兩千多年前留下來的古城,心里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不知是蒼涼,還是悲壯?
“這是外城,那是內城……”
城內城外,依然能夠感受到當年鐵騎突出刀槍迸的壯觀景象。走在沙礫之中,仿佛就能觸摸到流逝的過去,瞬間穿越到千年以前,置身曾經的繁華喧囂、熙熙攘攘的人流、來來往往的車馬中……
鎖陽城位于瓜州縣鎖陽城鎮東南戈壁荒漠中,海拔1358米,地處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昌馬沖積扇西緣,南依祁連山余脈長山子北麓,東西兩側分別有疏勒河和榆林河。主要遺存包括鎖陽城遺址、農業灌溉渠系遺跡、鎖陽城墓葬群和塔爾寺遺址。
鎖陽城,外城包裹內城,形成了不規則的回字形城址。進入古城,首先經過的那些斷斷續續殘破的墻垣是外城墻。而從角墩向西延伸的城墻,又把外城劃分為南城和北城。從軍事防御角度來說,它是作戰時的第一道防線,敵人攻城時只有攻破外城才可以進入內城,外城的作用是保護內城。內城又劃分為東城和西城,向遠處看,有一個高大的烽火臺,南北延伸有一段隔墻,長約500米,把內城劃分為東城和西城,一大一小兩個城。
角墩是鎖陽城的象征和標志性建筑物,殘高約18米,下面是用夯土、上面是用土坯壘砌而成的。角墩是古代軍事上站崗放哨的報警系統,“白天燃煙為烽,夜間點火為燧”,一旦發現敵情,士兵即可以通過烽火來傳遞信息。
這座烽火臺之所以能屹立至今,其主要原因是它在東西走向開有一個門洞。據說這個門洞有兩個作用,一是減少風荷載。瓜州素有“世界風庫”之稱,常年盛行東西風,風沙特別大,留有這樣一個門洞就可以減少角墩對風的阻力,所以這個角墩至今保存比較完好。二是為站崗放哨的士兵起到遮風避雨的作用。

二、苦峪與鎖陽
鎖陽城遺址在1996年11月20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入列國家文物局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絲綢之路起始段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鎖陽城遺址整體成功入列世界遺產名錄。
根據城址的形制和布局,有關專家考證,鎖陽城完好地保存了我國古代的軍事防御體系和農業灌溉水利體系。同時,也作為典型標本,保存了人文遺跡沙漠化演變過程。鎖陽城遺址是我國西部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隋、唐、
西夏時期的古城之一,是隋、唐、西夏時期州郡一級城址中的典型代表。
鎖陽城又名“苦峪城”。“苦峪”最早出現于明永樂三年(1405年),明憲宗成化十年(1474年)因吐魯番久據哈密,朝命邊臣筑苦峪城,移哈密衛于其地。明武宗正德(1506-1521年)后,苦峪城為吐魯番攻破,徙民于嘉峪關內。
鎖陽城遂廢棄至今(明代設立罕東衛,明王朝對嘉峪關外進一步采取了棄置政策,不復經理,致使關外諸城反復被吐魯番、哈密、蒙古等部族爭奪,此城亦遭損壞及沙漠化嚴重,隨之荒廢。)而“鎖陽”城名的由來,始于清朝時期,因廢城周邊遍地生長著鎖陽這種中藥材,久負盛名,世人皆知。又因清代小說《薛仁貴征西》中撰述有鎖陽解救唐軍性命的文學情節,而后一直稱之為鎖陽城。

三、空城計與塔爾寺
鎖陽城內城有兩道城門——北門和西門,在兩城門外各有一個小甕城。《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設空城計智退司馬懿的故事,只是小說家的虛構,而鎖陽城西城門卻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空城計的發生地。
北城門有保存比較完好的一個甕城,站在城墻上,甕城的整體形狀盡收眼底。而北城門也是當年唐玄奘西行取經出城處。
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玄奘法師為尋求佛法真理,舍命西行,但當時唐朝基業初創,疆域未定。朝廷嚴禁百姓私自出關,正巧這年長安的莊稼遭到嚴重的自然災害,允許百姓四處遂豐就食。玄奘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混在逃荒的災民中出了長安城,經秦州(今天水)、蘭州到達涼州,被涼州都督李大亮知曉,逼令他東還。在當地慧威法師的幫助下,他晝伏夜行來到瓜州,瓜州刺史獨孤達崇信佛教,對玄奘的到來非常歡迎,招待十分周到,并請他在塔爾寺為民眾講經說法。
隋唐時玉門關因伊吾道開通,由敦煌東遷至瓜州,為出關西行必經之地。這期間,玄奘所乘之馬又死了,為了打探西行的路徑和買馬,他在瓜州逗留了一個多月。就在他不知道該怎么辦的時候,從涼州發來追緝他的訪牒,幸虧州吏李昌也是個信佛之士,同情玄奘,當著玄奘的面撕毀訪牒,催促他快走。這時,一個叫石槃陀的胡人找到玄奘,要做他的徒弟,并答應送他出關,在石槃陀的幫助下,玄奘順利偷越玉門關。

石槃陀和他買的棗紅馬成為后來吳承恩大師名著《西游記》中孫悟空和白龍馬的原型。
玄奘法師講經的塔爾寺,就在鎖陽城城址東側,是一處大型的佛教寺院。塔爾寺遺址西側為風沙堆積的沙丘,東南方向為大片的風蝕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