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開展“我要學非遺”系列活動,當天70多名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在重慶交大學習了當地的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木洞山歌。
當天的授課老師是木洞山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秦萩玥,她學習木洞山歌已有10余年。她介紹,給外國學員上課和平時的教學不一樣,首先要將曲目進行翻譯,讓他們理解歌曲內涵,其次是用拼音標注重要音節,最后才是跟唱,這樣能讓歌曲的學習更生動、有帶入感。

木洞山歌被巴南區木洞鎮鄉民們世代傳唱,可追溯到秦漢甚至更早時期的“巴渝歌舞”,是反映百姓生活勞作的山歌。2006年,木洞山歌正式被納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哎呀一嗨喲嗨、喲嗨!”,來自尼日利亞的魯卡雅特在聽完兩遍秦萩玥的領唱后顯得格外興奮,她主動站起來要求單獨唱一段當天所學的橋段。“這首歌超贊,充滿了感染力!”
在位于巴南龍洲大道的另一處排練廳內,英國小伙卡爾手持敲打器,雙眼緊盯對面吹奏管樂的師傅,這個五人組成的小樂隊正排演著重慶著名的非遺接龍吹打。

據重慶市巴南區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非遺學習首次將外國人納為招募對象,采取“線上招募+線下學習”的方式,活動一經上線便廣受追捧,希望能通過非遺學習,讓更多外國朋友切身體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據了解,巴南區目前擁有非遺項目56個,此次除木洞山歌和接龍吹打外,還設有姜家舞龍、魚洞亂針繡等共7大類22節課程,活動將持續至6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