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上下五千年,歷代才女比比皆是。古代這九大才女,個個是傳奇!她們有的走出宮闈,彰顯不凡的才華,巾幗不讓須眉,有的幽居樓閣閨中,飽讀詩書,才華橫溢。下面,古建中國帶大家一一來看。

詞國俊杰:李清照
閣閨中,雖飽讀詩書,才華橫溢,然受制于封建禮法的桎梏,終有滿腹經綸,也未能流傳于世,讓人扼腕嘆息。
多愁善感,清麗娟秀,她是一個妙曼的女子;兒女情長,家國榮辱,她的一生有過幸福時光,也有過顛沛流離。
她的詞是茫茫宋代詞海中的一瞥,卻在婉約詞中綻放出異彩。她就是一代才女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聲聲慢

名垂千古:蔡文姬
漢末魏初,是一個慷慨悲歌、血淚并存的時代。翻開那段沉重隱晦的歷史簡冊,一位風華絕代,氣質如蘭的曠古才女格外引人注目。
孤芳續漢史,血淚寫春秋。這位才氣英英的奇女子,一生輾轉流離,令人唏噓。
然,無論逆境順境,她都是那朵永不凋謝的空谷幽蘭,活得堅強而隱忍,風華絕代,高雅、清芬,魅力長存。
在烽煙四起,軍閥混戰的歲月,她在異族異地異俗的痛苦生活煎熬十二年,以其絕世的才情與頑強的生命力贏得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

史筆千筆:班昭
一簾帷幔在風的吹拂下慢慢的顫動,窗外的歲月不知道是什么樣子?
早已忘卻了胭脂的味道是什么苦澀和甘甜,應該很久沒有在銅鏡面前輕撫長發、對鏡描眉,形容枯槁的瘦瘦的身軀能留意到的也只剩下窗外的葉落了吧!
這個女子,便是中國第一個女歷史學家班昭。
她是東漢史學家班彪之女、班超之妹,博學高才,嫁同郡曹壽,后世稱之為“曹大家”。博學高才,善賦頌,《東征賦》、《女誡》等著名于世。

多才風雅:上官婉兒
上天時厚贈她一副姣好的容貌,眸若秋水,唇若涂丹,更是有著尋常女子沒有的才氣。然而也正是這些厚贈,婉兒才沒了命。
在唐朝那個繁盛的朝代,文化和社會風氣是開放的,尤其是到了武后掌權的時候,女子可以與男子一樣同朝、做官。
可上官婉兒死了,她的文學成就卻流傳下來,她的詩文創作一洗江左萎靡之風,力革南朝以來四六駢儷的章法,掙脫六朝余風,使文風為之大變。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
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彩書怨


璇璣絕唱——蘇惠
前秦才女蘇惠,若蘭容貌秀麗,自小聰穎過人,三歲學畫,四歲作詩,五歲撫琴,九歲便學會了織錦。十歲剛過,即可描龍繡鳳。
若蘭知識廣博,儀容秀麗,謙默自守,不求顯耀,十六歲時隨父進香法門寺,巧遇彎弓射鳥的翩翩少年竇滔,兩人一見鐘情,不久結為連理。
善屬文,魏晉三大才女之一,回文詩之集大成者,傳世之作僅一幅用不同顏色的絲線繡制織錦《璇璣圖》。

孤婷毓秀——薛濤
巴蜀之地,靈山秀水,人杰地靈。當黃娥、卓文君和花蕊夫人的故事,在蜀中廣泛流傳的時候,成都又出了一位著名的才女,她就是薛濤。
風風雨雨數百年,庭臺樓閣尤存。后世人修建薛濤井、吟詩樓、清婉室、浣箋亭、五云仙館等建筑,為了緬懷杰出的女詩人薛濤,
朝朝夜夜陽臺下,為雨為云楚國亡;
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斗畫眉長。
——謁巫山廟

道觀哀艷:魚玄機
如果說,唐朝是歷史上的一個傳奇,那么魚玄機就是唐朝的一個傳奇。縱觀魚玄機的一生,她是大膽的,對幸福有著自己的理解和追求。
封建時代的女人受到的壓制和責難太多。以至于若男人所為,過亦無所謂,若女人之所為稍有不慎,千載恭罰。
魚玄機,晚唐西安人,初名魚幼薇,字蕙蘭,姿色傾國,天性聰慧,才思敏捷,好讀書,喜屬文。咸通初嫁于李億為妾,被棄后,進咸宜觀出家為尼。
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
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贈鄰女

傳世佳情:卓文君
卓文君,一個美麗聰明,精詩文,善彈琴的女子,家中富貴。她是漢臨邛大富商卓王孫女,好音律。可嘆的是十七歲年紀輕輕,便在娘家守寡。
辭賦家司馬相如落魄歸蜀時,某日席間,只因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多情而又大膽的表白,讓久慕司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聽傾心,一見鐘情。
卓文君憑著自己對愛情的憧憬,對追求幸福的堅定,以及非凡的勇氣,毅然在漆黑之夜,沖決封建羅網,逃出卓府,與深愛的人私奔,與之自由結合。
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夜奔之愛情佳話。司馬相如的才華,卓文君的美艷,當壚賣酒,白頭興怨,長門靈賦;封禪遺書亦被傳為千古佳話。
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
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白頭吟

斷腸英女:朱淑真
自古以來,文人都把棋琴書畫詩酒花看成是風雅之事,一般而言,作為風流名士,對于棋琴書畫必須精通一二,而詩與酒就好像錢幣的兩面,統一于古代文學創作之中。
把酒吟詩之風始于三國,流于魏晉,盛于唐宋,古詩詞中的酒味漸濃,尤其到了詩歌繁榮的盛唐,詩與酒的聯袂就越發密切了。
賞讀古詩文,常常能從精美的詞句讀出淡淡的酒香來,因此,受傳統風氣影響,朱淑真的詩詞里也有濃濃的酒氣,只是這酒氣中,哀怨味重了些。
誰能夠抵或歲月的流逝,紅顏的消退?女子外表的美,只能彰顯一時,唯有那透著濃濃書香,靜雅嫣然的美,才會如陳年佳釀般歷久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