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巨制《千巖競秀萬壑爭流圖》以7200萬元起拍,經過多輪叫價競買,最終以1.1億元落槌,加傭金成交價為1.265億元。
《千巖競秀萬壑爭流圖》是李可染晚期山水畫杰作,是繼《萬山紅遍》后,完美體現李家山水圖式的又一經典,為李可染生命最后一年留下的藝術佳作之一。
此作創作于1978年,畫面右上角題“千巖競秀萬壑爭流圖”九字,“千巖競秀萬壑爭流”句出魏晉南北朝《世說新語》,乃晉顧愷之形容會稽山川之秀美。畫中峻嶺蜿蜒,氣勢渾然,畫面整體給人深厚凝重之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藝術風格。畫面右上角與右下角分別蓋有鈐印“李、可染、在精微、河山如畫”。

1978年,李可染以此題材寫有巨制兩幅,皆近六尺整幅大中堂,堪稱“千巖萬壑”入畫之始。本幅署“一九七八年一月”,另一幅署“一九七八年歲始”。李可染對待每件作品態度都十分嚴謹,對于完成的作品,重新審視時,如稍有未符其意者,必會親作修改,有的甚至會挖去局部,重繪補上。
李可染是中國近現代繪畫大師,畫家齊白石的弟子,擅長畫山水、人物,尤擅長畫牛。其49歲為變革山水畫,行程數萬里旅行寫生。曾以“可貴者膽,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為座右銘,使古老的山水畫藝術獲得了新的生命。代表作有《萬山紅遍》、《井岡山》等。
李可染的山水畫重視意象的凝聚。他在40年代的山水作品是一種線性筆墨結構。50年代以后的作品,由線性筆墨結構變為團塊性筆墨結構,以墨為主,整體單純而內中豐富,濃重渾厚,深邃茂密。
李可染的山水畫將光引入畫面,尤其善于表現山林晨曦間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種朦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從總體看,李可染的山水畫比明清山水畫更靠近對象的感性真實,從某種意義上看,減弱了意與形式趣味的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