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樓外樓”,腦子里就蹦出了——西湖醋魚、白切雞、宋嫂魚羹、東坡肉、油爆蝦、蔥包檜......近日,杭州的《樓外樓》被拍成了電視劇了,作為杭州人,小編刷的不是劇,是對杭州的愛啊。劇中杭州風景杭州菜,會讓你對杭州充滿了向往。

《樓外樓》講述的故事其實很簡單:上世紀二十年代初至新中國成立的動蕩歲月中,面對內(nèi)憂外患,洪家兄弟苦心經(jīng)營家族企業(yè),把樓外樓從一家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店,發(fā)展成為名揚天下的餐飲、文化名樓的傳奇故事。一樓見證歷史變遷,一樓傳承浙商精神,樓外樓已不再是一座飯莊,它承載了太多的內(nèi)涵。

樓外樓的前世今生
“樓外樓”的由來
“一樓風月當酣飲,十里湖山豁醉眸”這副楹聯(lián)說的就是杭州西湖著名菜館樓外樓。
樓外樓菜館在西湖的孤山腳下,是一家有170年歷史的名餐館。與平湖秋月、六一泉、四照閣、西泠印社、俞樓、秋瑾墓、中山公園、文瀾閣、浙江博物館等為鄰。

樓外樓創(chuàng)建于公元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創(chuàng)始人叫洪瑞堂,一位清朝的落第文人,是一位從紹興來杭謀生。
菜館的命名是從南宋詩人林升《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詩中得到啟發(fā)而取為“樓外樓”。
洪瑞堂與妻子陶氏秀英自雙親亡故后由紹興東湖遷至錢塘,定居在孤山腳下的西泠橋畔,以劃船捕魚謀生。因夫妻雙雙是從魚米之鄉(xiāng)的紹興而來,在烹制鮮魚活蝦方面有一技之長。

樓外樓先是捕魚蝦選佳者烹制出售,后來想到西泠橋一帶無飲食店,便在略有積蓄之后開了一片規(guī)模較小的菜館。
當初僅是一處平房,地處六一泉旁,位于俞樓與西泠印社之間。由于店主人善于經(jīng)營,又烹制得一手以湖鮮為主的好菜,特別是他很重視與文人交往,使得在杭及來杭的文人雅士把來樓外樓小酌,作為游湖時的首選。因此,生意日益興隆,名聲逐漸遠播。
樓外樓的歷史沿革
1926年,已頗有財力的洪氏傳人洪順森對樓外樓作了翻造擴建,將一樓一底兩層樓改建成有屋頂平臺的“三層洋樓”,內(nèi)裝電扇、電話,成為當時杭州頗有現(xiàn)代氣息的酒家,使其生意更為興隆。
1949年5月,杭州解放,樓外樓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期,但至1952年下半年,也還只有員工14人。

西湖莼菜湯
1955年,樓外樓申請公私合營被批準,使這家百年老店改變了私人小店的性質(zhì)。公私合營后的樓外樓得到了政府和政策的大力扶持,各方面的工作都大有起色,特別是在恢復名菜特色上,更是成績斐然。
1956年,省人民政府認定杭州名菜36只,其中有10只就是樓外樓提供的。這10只名菜就是:西湖醋魚、排面、叫化童雞、油爆蝦、干炸響鈴、番茄鍋巴、火腿蠶豆、火踵神仙鴨、魚頭湯、西湖莼菜湯。

油爆蝦
1980年,樓外樓被列入杭州市體制改革試點單位;1983年實行了承包;1984年民主選舉經(jīng)理;1999年9月,進行了由全民所有制改制成國有法人和企業(yè)職工共同持股的多元投資主體的實業(yè)有限公司。這是百年老店在體制上的創(chuàng)新。
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杭州加快了西湖整治步伐,使整個湖區(qū)的面貌煥然一新。樓外樓也先后六次,分別對各個餐廳、包廂以及大堂門面進行再上層樓的大裝修。經(jīng)過這番裝修,樓外樓從外到里,從整體布局到細部結(jié)構(gòu)都更好地體現(xiàn)了西湖的歷史、地域的文化內(nèi)涵,使人在此享受到美食美景的同時,又能自然地感受到濃濃的文化氛圍和情調(diào)。

在這番裝修中,樓外樓請東陽木雕大師陸光正為他們設計創(chuàng)作了一幀大型壁雕:《東坡浚湖圖》。
這幀壁雕有50平方米畫面,85個人物,5個連成一氣的五個場景,真實生動地記錄和反映了九百多年前蘇東坡率眾浚西湖筑蘇堤架六橋的全過程。這是東陽木雕中少見的精品巨作,氣勢恢宏,精美絕倫,令每一個到樓外樓的賓客,都會眼睛一亮,在大飽口福之前,先飽一番眼福。
樓外樓文人政客薈萃
《樓外樓》中,從小深受文人墨客熏陶,廣結(jié)文人豪朋的洪家寶,不但制定了“以菜名樓,以文興樓”的經(jīng)營理念,使得樓外樓成為文人雅士聚集之地,連章太炎、梅蘭芳等人都贊不絕口。

而且還將樓外樓功能更為放大,使之變?yōu)閼?zhàn)亂流離中抵御外辱的據(jù)點與保障,并描繪出一幅浙商“修身、齊家、立業(yè)、報國”,奮力抵御外侮的不屈不撓畫卷。
光臨過樓外樓的文化名人有章太炎、魯迅、郁達夫、余紹宋、馬寅初、竺可楨、曹聚仁、樓適夷、梁實秋等以及蔣介石、陳立夫、孫科、張靜江等政要。

杭州的東坡肉還能上“習馬會”晚宴;G20峰會時,領導人的夫人們還在這里進行了午宴。看到那么多名人和杭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真是自豪!
現(xiàn)在的樓外樓是上世紀80年代經(jīng)過6次改建而成的,其風格是根據(jù)周恩來總理所說的“要照顧整個西湖風景和孤山的環(huán)境,房子不要修得太高太洋,要有民族特色”的要求設計的。“客中客入畫中畫,樓外樓看山外山”,可以讓你盡情體會“佳肴與美景共餐”之意境。

“西湖醋魚何處美,獨數(shù)杭州樓外樓。”杭州人有種習俗,凡有賓客,必到樓外樓品嘗杭菜風味。外地游人玩西湖,不上樓外樓,似乎沒有真正領略杭州的美味佳肴。
“百年風雨一回眸,人間天堂樓外樓”。

從一家名不見經(jīng)傳的湖畔小店發(fā)展成為歷史文化積淀豐厚、經(jīng)濟效益世人矚目的全國餐飲名店,一個半世紀以來,樓外樓走過了艱苦、不平凡的道路。
百年老店、金字招牌,不但讓杭州有了一張響亮的名片,還讓西湖的湖光山色增添了多元素的文化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