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動物學會發布照片顯示,英國研究人員在位于中國陜西的夏姬墓中發現一種新的長臂猿頭骨。據悉,該頭骨與現存的長臂猿頭骨十分不同,已被另歸一屬種——帝王君子長臂猿。
據《紐約時報》報道,英國研究人員確認,在中國一處古墓中發現的長臂猿是一種前所未見且現已滅絕的屬種。

2009年,環保主義者、長臂猿專家塞繆爾·特維(Samuel Turvey)在中國一座博物館內參觀時,一個不完整的頭骨吸引了他的注意。頭骨是在位于中國陜西的一座秦國古墓中發現的,同時被埋葬的還有其他動物。這座墓估計有2200至2300年的歷史,墓主人很可能是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
在特維的倫敦動物學會動物研究所實驗室讀博士后的詹姆斯·漢斯福德說,這個頭部的形狀讓特維吃了一驚,它看起來不像他所知的任何現代動物。
本月21日,在《科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證實,他的直覺沒錯。特維的研究團隊明確了該生物是一種新的屬和種——帝王君子長臂猿。在古代中國,長臂猿被視為是士大夫的象征,君子則有“有修養的學者”之意。
亞洲如今現存四個長臂猿屬,其中一個物種還是地球上最瀕危的哺乳動物。
漢斯福德說,與現存的長臂猿相比,新發現的這個物種有著相對較扁平且較小的面部,且按該物種的大小來說牙齒特別的長。
該團隊無法對顱骨和下頜進行DNA分析,但漢斯福德表示,通過數字掃描并將其形狀與亞洲數百個同類動物以及德國和英國的收藏進行比較,“該物種十分突出,非常的不一樣,絕對可以另外歸為一屬,”他說。

長期對當時出土的長臂猿遺骸進行研究的動物考古專家表示,經過3D建模和多年的對比分析,最終確認這些遺骸屬于一種已滅絕的長臂猿。
未參與研究但與團隊成員有協作的蘇珊·切尼表示,此前從未在墳墓內發現過長臂猿。她表示,不論在哪里找到如此古老的長臂猿遺骸都是極其罕見的,因為它們的棲息地在森林,這往往會讓它們的骨骼迅速降解。
長臂猿在墓中的放置表明它曾被當作寵物飼養。作為牛津布魯克斯大學靈長類動物保護副講師的切尼表示,這一點對該物種來說可能是毀滅性的,可能也解釋了為什么它會走向滅絕。
她表示,這一長臂猿可能幼年就被人捕獲,因為小長臂猿尤其“又小又可愛,毛絨絨的”。這有可能意味著要殺掉它的母親,“有可能影響整個種群的社會結構,而它們的社會結構在失去一只成年長臂猿后可能難以維系,”切尼說。“所以,每次捕回一只活體當作寵物,必然意味著在野外失去了更多的長臂猿。”
她說,長臂猿在墓中的出現充分顯示了人類對該物種的滅絕產生了影響。
切尼說,長臂猿研究領域近幾年已開始蓬勃發展,自2000年起,已新發現現存的八種長臂猿,僅在過去兩年就發現了兩種。“這不斷證明著我們對于這些生物還有許多需要了解的地方,”她說。
已知現存的20個物種包括最近在中國發現的天行長臂猿,以及在中國最南部只能在海南島上的一小塊地區找到的海南長臂猿。她說,這種長臂猿被視為地球上最瀕危的哺乳動物,已知只剩不到30只。
切尼說,保護一個物種需要多方努力,包括停止捕獵以及棲息地保護。
杜倫大學人類學教授、大英靈長類動物協會主席喬·塞切爾并未參與研究工作,她表示該發現提供了新的視角。
“更廣層面的信息是,我們可能低估了過去因人類而滅絕的靈長類動物數量,”她在郵件中寫道。“了解過去的滅絕情況將有助于我們預測現有物種的脆弱程度,從而幫助我們更加有效地進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