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杭州對中山中路的感情,都很篤深,有人在這里長大、有人在這里吃過蔥包儈,這里代表著杭州的老風情。
曾經,這條北起解放路官巷口,南至清河坊鼓樓的老街,市井繁華,是杭州城里最熱鬧的一條商貿街。
如今,千年轉瞬,這里依舊坐落了像鳳凰寺、浙江興業銀行舊址、四拐角近代建筑群這樣歷史老建筑,承載了杭州最為深厚的歷史記憶。
2007年經國務院批復的《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中規劃的20多個歷史文化街區中,中山中路就是其中之一。
而最近,中山中路歷史文化街區又多了一塊金字招牌——它成功入選首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而且還是杭州市唯一。
為什么會脫穎而出
靠的就是老底子的味道
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4月21日對外公布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一共有30個街區入選。這其中有不少“老熟人”,比如上海的外灘歷史文化街區、安徽黃山市屯溪區的屯溪老街、福建廈門的鼓浪嶼歷史文化街區。
而除了杭州的中山中路歷史文化街區,浙江入圍首批名單的還有龍泉市西街歷史文化街區、紹興市蕺山(書圣故里)歷史文化街區、蘭溪市天福山歷史文化街區。
在全國這么多歷史文化街區中脫穎而出,中山中路靠的是什么?
杭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發展與歷史保護研究所所長華芳一語中的:“中山中路是千年以來,杭州美麗華貴天城的歷史見證。這次能夠入選,和它有非常深厚的歷史底蘊密不可分。”
華芳平時主要從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工作,熟悉中山中路的歷史。她說,和很多這次入選的歷史文化街區相比,它的歷史底蘊一點都不輸別人。中山中路的歷史從南宋,一直貫穿民國,直至現代,有千年的歷史。
“自南宋始,它一直是杭城最為重要的城市商業中心所在。南宋時,它是都城臨安城格局中南北走向的主軸線,直通皇宮,被稱為御街、天街。中山中路也是杭州當時最寬,最繁華的一條路。元朝時,這里外商云集,它被稱為’阿拉伯的世界’;到了民國時,金融發達,它被稱為‘杭州的華爾街’。至今,這里還有不少銀行的舊址。”

游走在歷史與現實之間的中山中路,別有風韻
選國家隊意味著什么
杭州的保護和管理,專家很認可
杭州人對于這條全長約1500米、東西進深約100米、規劃用地面積23.6公頃的歷史文化街區,有著很特殊的感情。
杭州對于中山中路的保護也一直很用心。在2006年,杭州出臺了《杭州市中山中路歷史街區保護規劃》,想讓這條千年老街重現錢塘繁華。
作為傳統商業街區,中山中路至今仍保留著方裕和、狀元館、高義泰、九芝齋、豫豐祥、邵芝巖、奎元館等十數家名店老店。街道兩側分布的清至民國初期建造的歷史建筑有銀行、店鋪、民居、寺廟等多樣建筑類型,是杭州近代歷史建筑最集中、反映杭州歷史變遷最豐富的街道。
那么,這次入選首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對中山中路,乃至對于杭州,意味著什么?
華芳說,就和西湖申遺成功一樣,說明杭州對中山中路的歷史保護管理得到了專家的認可,這是非常難的。
“中山中路的歷史傳承延續性很好,這條街已經活了上千年,今天,你如果細細去看,還能看到宋朝的街巷遺址、元朝的宗教建筑、清代的老字號、民國的銀行店鋪。另外,說明中山中路保護的原真性同樣也是被肯定的。因為過度改造的歷史街區會喪失它本來的文化韻味,是得不到認可的。”
另外,華芳說,這次的入選也能鼓勵杭州對中山中路更進一步的保護和傳承,讓它的業態更為豐富。比如,提升沿街一些店鋪的成長空間,讓它更符合這條商貿老街的氣質,使得中山中路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