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上這兵荒馬亂的時期發生過很多戰役,其中有段“襄樊之戰”,也稱為關羽北伐、襄樊戰役或荊州爭奪戰,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占據的襄陽、樊城的一次重要戰役。對于襄樊之戰,雖然讓關羽的聲望達到了一個頂峰,但是,緊隨其后的呂蒙偷襲,卻讓關羽丟了荊州和自己的性命,所以成為三國形勢的重要轉折點。那么,問題來了,關羽為什么要發動襄樊之戰?關羽的目的是什么呢?

一
首先,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主觀原因就是希望獲得戰功和榮耀,確保自己在蜀漢將領中的地位。關羽是在公元219年發動的襄樊之戰,對于這一年來說,不僅是襄樊之戰的開始,也是漢中之戰的結束。根據陳壽在《三國志》中的記載,漢中之戰由劉備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發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結束,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對于劉備勢力來說,在取得漢中之戰的勝利后,不僅劉備進位“漢中王”,而且,魏延、黃忠、馬超、張飛等將領等獲得了一定的戰功,在蜀漢的地位都得到了提升。比如劉備冊封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后將軍。
二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冊封關羽為前將軍,地位在張飛、馬超、黃忠之前的安排,是劉備、諸葛亮針對關羽性格做出的安排。對于關羽這位三國將領,非常重視自己的榮譽和地位。雖然劉備進入巴蜀之戰后,自己在鎮守荊州上沒有什么過失,但是,面對魏延、黃忠、馬超等將領的崛起和加入,關羽自然有一定的競爭壓力。并且,盡管劉備和諸葛亮將自己列為前將軍,但關羽還是希望通過戰功來為這一榮譽夯實基礎。由此,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主觀原因是自己希望立下戰功,穩固自己在蜀漢武將中第一人的地位。
三
當然,對于久經沙場、智勇雙全的關云長,自然不是沽名釣譽之輩。對于關羽來說,北伐曹操也是希望緩解劉備在漢中一帶的防御壓力。漢中之戰持續了將近兩年之久,雖然劉備取得了勝利,但是劉備一方也陣亡吳蘭、雷銅、任夔等將領,并且損失了大量的士兵,加上益州之地的占領時間較短,劉備、諸葛亮還需要對巴蜀之地進行安撫,所以,在漢中前線,劉備也面臨著比較大的防御壓力。在此背景下,關羽向襄陽、樊城地區進攻,直接幫助劉備緩解了壓力。
四
最后,對于關羽來說,在公元219年發動襄樊之戰也是符合客觀條件的。彼時,劉備在漢中之戰取得勝利的背景下,還占據了上庸三郡,樊城地位變得孤立,曹操新敗于漢中,曹軍士氣低落,攻取襄陽、樊城的時機無疑來到了。如果關羽放棄這一次進攻的機會,等到曹軍恢復過來,那么下一次進攻的難度顯然就增大了。所以,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也是不希望錯過曹操損兵折將、士氣低落的良機。不過,東吳孫權在背后的偷襲,最終讓關羽的目標落空,還導致關羽丟了荊州和自己的性命。此戰過后,蜀漢的實力受到嚴重損失,成為三國中最弱小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