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文化遺產是起源于農村生產、生活過程中的農民智慧的結晶,根據存在方式可以分為物質性遺產和非物質遺產兩大部分。長時間的發展,農業文化遺產已經滲入到思想觀念、農業生產技術好、鄉村風俗、民間藝術、飲食習慣等各方面。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同于其他文物的保護,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離不開“農”字,只有將其靈活運用,讓其產生新的經濟、社會、文化價值,才有利于保護和傳承。
因此,將農業文化遺產束之高閣、放在展覽館、博物館中并不是最好的辦法,有一種有效利用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回歸生活,回歸大眾,讓人們能夠與之零距離接觸。如今,休閑農業已經成為國家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農業文化遺產融入到鄉村旅游開發建設中,讓農業文化遺產不僅能夠指導農業的生產,更能豐富休閑農業的活動形式和文化內涵,為休閑農業園區增添樂趣。
借力文創產業,打造文化旅游商品。旅游商品,是指游客在旅游活動中購買的所有產品,包括旅游紀念品、鄉村土特產品等,旅游商品是旅游六要素中重要的組成環節之一,對提高旅游景區收入、拉動地方旅游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

將農業文化遺產與文創產業相結合,一方面憑借農業遺產的厚重歷史感和成熟的生產制作工藝,另一方面借力文創產業,打造吸引旅游者的“爆品”,增加游客的購買欲望,并且能夠讓農業文化遺產走出鄉村,讓更多的認識和了解這項農業文化遺產,實現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的協調統一。
如今我國已經進入體驗經濟時代,越來越多的游客在外出游玩的時候已經不是走馬觀花,而是希望能夠融入到景區中,對于新奇、有趣的事物,很多人都有躍躍欲試的沖動,特別是兒童和情侶游客。
結合傳統農業生產方式,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閑農業體驗項目,讓每個游客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一個農業文化遺產的傳承者,讓越來越多的游客感受到農耕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