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所用的建筑材料,包括土、石、磚、瓦、琉璃、石灰、木、竹、銅、鐵、礦物質顏料和油漆等,這些材料的應用技術都已經達到嫻熟的程度。
夯土技術在前代經驗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應用范圍除了一般城墻和地基外,長安宮殿的墻壁也用夯土筑造。磚的應用逐步增加,從盛唐時期開始模仿木建筑的結構式樣的磚塔不斷增加,影響到后來宋代磚塔的形制。宮殿內部也往往用花磚鋪地。

敦煌石窟唐代壁畫中的花磚臺基
瓦有灰瓦、黑瓦和琉璃瓦三種。灰瓦較為粗松,主要用于一般建筑。黑瓦質地緊密,經過打磨,表面光滑,多使用于宮殿和寺廟上。長安大明宮遺址出土的琉璃瓦以綠色居多,藍色次之。唐代重要建筑的屋頂,常用疊瓦屋脊及鴟吻。鴟吻形式簡潔秀拔。瓦當則多用蓮瓣圖案。

唐大明宮麟德殿遺址出土的石螭首
在使用木材方面,有很高的技術水平。據目前唐壁畫和石刻中的表示的柱、枋、斗拱等構件,可以清楚地看出各構件之間具有一定的比例關系。這種關系在唐中葉所建的五臺山南禪寺正殿和唐末所建的佛光寺東大殿的結構中,則是以拱的高度為各構件的基本比例尺度,因此,唐代應該已經有了嚴格的用料標準。
在建筑構件方面,房屋下部的臺基除臨水建筑使用木結構的柱、枋、斗拱等以外,一般建筑用磚、石二種材料組成,再在臺基外側設散水一周。臺基的地栿、角柱、階沿石等都飾以雕刻或在其上加彩繪,踏步面和垂帶石亦如是,但也有鋪砌花磚的。在大明宮含元殿遺址中已經發現石制的望柱和螭首,可知重要建筑的臺基上使用石制的欄桿。

唐大明宮遺址出土花磚
在屋頂形式方面,重要建筑物多用廡殿頂,其次是歇山頂與攢尖頂,極為重要的建筑則用重檐。在組群建筑中則往往將不同形式的屋頂組合為主次分明而又相當復雜華麗的形象。
總的說來,唐代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風格的特點是規模宏大,氣魄雄渾,格調高邁,整齊而不呆板,華美而不纖巧。唐朝的建筑藝術,在南北朝成就的基礎上,使建筑與雕刻裝飾進一步融化提高,創造出了統一和諧的風格,并對后代的建筑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