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畢業的陳賡大將,與他一起第一期畢業生中走出了不少戰場名將,比較著名的就有徐向前、陳賡、周士第等開國功勛。即使是選擇的道路不同,同時期的杜聿明、宋希濂、陳明仁、黃維這些也都是戰場宿將,可凡事總有例外,一期生中有一個人的名聲就不大好,宋希濂聽到他的名字扭頭就走,此人是誰呢?那就是孫元良。
孫元良是四川成都人,小時候就熟讀四書五經,考入黃埔軍校前又接受過新式教育。論學問基礎,論長相,當年在黃埔一期生中幾乎都是名列前茅的。年紀輕輕,孫元良就在23歲的時候成為了第1軍第1師第1團團長,在一期生的同學里不可謂不顯達,其一生之中有幾場戰斗也可圈可點。
一·二八事變,孫元良在廟行鎮擊退日軍,此役堪稱國軍第一次擊敗日軍的戰役;淞滬會戰,孫元良率領德械師88師也曾奮力沖殺;南京保衛戰,孫元良在雨花臺和南京城南也曾浴血奮戰。
雖然多數以失利告終,可畢竟當時整個戰場上大局就是如此,1944年的時候,孫元良曾在獨山阻擊日軍,使這里成為了日軍侵華的終點站。這樣看起來,孫元良似乎也無可厚非,可問題是,這一路下來,孫元良還表現出了貪財好色的一面。
北伐攻打孫傳芳的時候,孫元良駐守在南昌牛行車站。敵人剛一反擊,由于缺乏警戒,身為第一軍第一師等一團團長的孫元良驚慌失措之中率先逃跑。部隊群龍無首,紛紛潰散致使戰略要地失守。淞滬會戰的時候,前線炮火連天,孫元良還一心惦記著自己的錢袋子。利用閘北的倉庫、鋼鐵、廢棄房屋,孫元良就地取材修建防御工事,把26萬元國防工事費用據為己有。撤退期間,孫元良又把沿途得到的幾千大包日本棉紗搶運到蘇錫常拋售,發了一筆橫財。
南京保衛戰的時候,孫元良飛將軍本色再現,不通知部隊,獨自逃跑躲入南京外館。結果88師又是群龍無首,多數官兵無法渡江被日軍俘虜,一支精銳的德式虎賁,就這樣被葬送了。加上平時的好色傳聞,孫元良的名聲真的是鮮有人及。
對于這位當年分在同一區隊的同學,宋希濂一句話入木三分:孫元良是個把個人看得比什么都高的人。南京保衛戰起初率部隊潰散,孫元良就是被宋希濂的督戰隊用機槍給頂了回去,淮海戰役前夕聽聞自己要和孫元良合作,宋希濂掉頭就走,表示拒絕。而戰役期間孫元良的表現,再一次印證了宋希濂的判斷。當時杜聿明軍團被包圍后,起初下達了兵分三路突圍的決定。擔心杜聿明事后變卦,取消突圍命令,孫元良竟然命令截斷電話線,囑咐指揮部電報一律不收。接到命令,其余兩路人馬取消了突圍,唯獨孫元良部孤軍突圍損失慘重。
當然了,最后杜聿明軍團也全軍覆沒,可是孫元良卻成了漏網之魚,化妝成中尉副官,趁亂騙過盤查,只身逃脫。后又化妝成農民,順利逃到了南京。碰上這樣的隊友,也真是夠坑的了。而歷史上,孫元良也是黃埔一期生中最后一個去世的,享年10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