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繪臨水坡岸上青草繁茂,綠柳垂蔭,一群男嬰在湖石花叢間斗草嬉戲。人物寫實,敷色明麗。兒童的體貌特征與幼稚、頑皮的神態表現得尤其生動傳神。
作品:《群嬰斗草圖軸》
作者:金廷標
年代:清
材料:紙本設色
尺寸:縱l05.3厘米橫79.5厘米
收藏:清宮舊藏
斗草是中國傳統的節令游戲,即以花草相斗論輸贏。其淵源當與古時人們五月五日的“踏百草”和“采百藥”有關。“斗草”一詞始見于唐,韓愕《歲華紀麗》:“端午,結廬蓄藥,斗百草。”此后,端午斗草的習俗在宮廷與民間一直流傳不息。斗草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曰文斗,即以每人采得的花草作對,對答不上者負。一曰武斗,即以每人采得的花草之莖相拉扯,莖斷者負。一般文人雅士重文斗,下層人民與兒童喜武斗。此圖所繪即為兒童們武斗時的場景。是金廷標工筆細描畫的代表作之一。本幅款印:“臣金廷標恭繪。”下鈐“廷標”(白文)印。乾隆御題詩:“垂楊奇石草芊萋,紅綠傾籃斗賈低。赤子之心愛生意,名言那識有濂溪。甲申夏日御題。”鈐“乾隆鑒賞”等印十二方(略)。又“寶蘊樓書畫錄”(朱文)印一方。甲申為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
金廷標,字士揆,浙江烏程人,出身于繪畫世家。承父藝,工人物、佛像、仕女,擅長白描法。乾隆南下時進白描羅漢圖冊,稱旨,召入內廷供奉。
如今,端午斗百草的娛樂,雖然已經消逝,但那種跳出舊套,愛護花草,保護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