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平淡無奇,沒有古代青銅器上奇麗的紋飾,也沒有神秘的圖案,更沒有精湛的制作工藝,而是一個由幾何直線組成的斗狀物,非常的樸素。
但它卻是文史界無人不知的國家重量級文物,今天我們走近國寶商鞅方升,一起看看它有多不平凡!
為什么會選擇它?
《如果國寶會說話》導演組成員表示,商鞅方升作為戰國時期的秦國文物,在眾多的國寶中,單從外形看,說不上吸引人。但是凡是稍微了解它的人,就無法忽略它的存在。
它是不可或缺的,不只與商鞅、商鞅變法有關,還和秦始皇統一天下、統一六國度量衡有關,是發生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的大事。
商鞅方升——“統一”
商鞅方升又名商鞅量或者秦商鞅,屬戰國中期的青銅器,也是戰國時秦國商鞅監制的標準量器。現藏于上海博物館。
商鞅方升,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采用以度審容科學方法的一個量器。
該器高2.32厘米,通長18.7厘米,內口長12.4厘米,寬6.9厘米,深2.3厘米,容積實測202.15毫升,重690克,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有銘文。
商鞅方升外壁的銘文
左壁刻:“十八年,齊(率)卿大夫眾來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積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為升。”與柄相對的一端刻“重泉”二字。
銘文之中的十八年即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此器有確鑿的紀年,商鞅變法時為統一秦國度量衡制造了它,并標明由秦國商鞅負責監制。自銘16.2立方寸為一升,可以推導出秦一尺長23.2厘米。
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詔書,有寫:“廿六年,皇帝盡并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右壁有一“臨”字。
證明秦始皇統一全國后的度量衡延用了商鞅變法時所制定的標準。
商鞅方升體現的最核心價值是歷史價值,濃縮為兩個字就是“統一”,是中國度量衡史上極重要的珍品。
刻于商鞅方升上的銘文拓本
從制作出來到秦朝滅亡,“商鞅方升”前后經歷了130多年的實際使用時間,是商鞅親自督造的一批度量衡標準器中唯一幸存于世的一件,也是目前為止商鞅變法的唯一實物例證。
它是天下盡用秦制最有力的物證,對于加強秦國內部的聯系,推動經濟文化的發展,加快秦國強盛的步伐發揮了很大作用,更為此后秦始皇統一全國度量衡奠定了基礎。
商鞅方升與龔氏家族
商鞅方升距今已有2300多年了,它不是近代科學考古發掘的成果。初置于“重泉”(陜西蒲城縣),后轉發至“臨”地,出土于晚清時期。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龔心釗從清暉閣買來戰國商鞅方升,藏于龔氏湯泉別墅。
龔心釗,晚清收藏第一人,近代著名的實業家、收藏家。字懷希,號仲勉,安徽合肥人,寓居上海。
龔心釗存照
他19歲中舉人,26歲中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光緒三十年他擔任甲辰科會試同考官,是清代最后一任科舉考官。
龔氏家族不但是外交世家,而且資本十分雄厚,龔家的店鋪遍布合肥城好幾條街,生活十分殷實。
由于家底很厚,祖上也收藏了很多貴重文物,所以收藏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在古玩界十分有名。龔心釗平生篤好文物,潛心研究,因此他收藏的文物,精品頗多。
如秦商鞅方升,戰國越王劍,宋代米芾、馬遠、夏圭等名家書畫,宋汝窯盤、以及時大彬、徐友泉、陳鳴遠、陳曼生等制的紫砂壺。
由于龔心釗曾為其寫過題跋,外界大多認為“商鞅方升”為其收藏,其實卻是其兄龔心銘所有。當初確實是龔心釗購得此寶,但龔心銘以米芾手卷換之。
龔心銘在彌留之際曾向其子龔旭人交代:秦量和印子金(即楚國金餅)是傳家之寶,誰要外賣,誰就是罪人,后庋藏于龔氏湯泉別墅,因看重金餅和方升這兩種重器,又將別墅改名為“周爰秦量之室”。
此遺囑一直被其后人遵循,從不輕易許人,如有人追問得過緊,便說被先祖賣給外國人了。無論是施以權勢(曾遭日本覬覦),或出重金,或以優厚、誘人的條件換取,龔家人都從未動搖過。
龔心銘 輯 浦口湯泉小志
“文革”初期,造反派得知商鞅方升藏于上海龔家,便來龔家逼問商鞅方升的下落。當時情形十分嚴峻,上海博物館的專家們挺身而出,急忙趕去龔家將造反派勸走了。
但是造反派并沒有妥協,而是準備強行抄走商鞅方升。在得知龔家掌門人龔安東將商鞅方升藏于上海師范大學后,正準備動手帶走的時候,上海博物館再次出面與造反派較量。
最后為了保護文物不落入造反派手中,上海博物館與造反派協商得出一個結論:由上海博物館暫時代為保管商鞅方升。
上海博物館
文革結束后,上海博物館按照規矩將商鞅方升歸還龔家。但是文博部門又以保護文物為由想收藏商鞅方升。
一個商鞅方升,將龔家攪得不得安寧,而且龔家子女也意識到自己沒有保護商鞅方升的能力。在商鞅方升被抄期間,龔家掌門龔安東由于大悲大怒,心臟病發離世。
于是龔家將包括商鞅方升在內珍藏的500余件珍貴文物,都轉讓給上海博物館,從此商鞅方升便成為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龔氏家族如此誓死保衛,為保護商鞅方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因為上海博物館的幾次挺身而出,才讓我們今天能夠看到保存如此完好的商鞅方升。
一個強大的國家,必定會有統一的法度作為背后的支撐。每一個國寶都有一段屬于自己的歷史,商鞅方升的歷史,便是一部計量史。
它不屬于一個人,而是屬于一個國家,它的背后藏著秦國崛起的秘密,更藏著中國一統的強大力量。
下期預告:里耶秦簡 里耶秦簡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