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最大對手,我個人認為莫過于李宗仁了,當初的國內軍閥戰爭,李宗仁的桂軍是戰斗力最彪悍的,中央軍聞其名都會害怕,雖然部隊強硬,但是李宗仁本身也是非常有手腕能力的一個人。
毛主席在解放戰爭的時候,遇到的最大的對手,除了中央軍精銳蔣介石王牌之外就是李宗仁的桂系狼軍,在當時是這樣判斷國軍主力的部隊,首先看是不是廣西口音,是的話那么肯定是主力部隊。
李宗仁雖身居海外,但他時時關心著國內政局的發展和變化。1955年4月23日,周恩來總理在萬隆亞非會議上明確指出:“臺灣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人民什么時候以什么方式解放臺灣是中國的內政,不容外國干涉。”“中國人民同美國人民是友好的,中國人民不要同美國打仗。中國政府愿意同美國政府坐下來談判,討論和緩和臺灣地區緊張局勢問題。”
1955年8月,李宗仁在美國公開發表了《關于解決臺灣問題的具體建議》。李宗仁先生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百廢俱興,建設規模之大與成就之速,皆史無前例,國勢日振,真可說舉世矚目。”至于臺灣,李宗仁說:“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當飛機飛越緬甸上空時,李宗仁也意識到這段行程的危險,顯得有些緊張。但當機長告訴大使已進入到中國國境時,他們非常高興。20日清晨,飛機飛臨昆明上空,能清楚地看到滇池了。這時,郭德潔女士激動得跳了起來,丁大使的心情也輕松了許多。丁大使告訴李宗仁夫婦,國民黨特務曾多次計劃在中途攔截他們所乘的飛機,但都失敗了。
當歷史定格在1965年7月20日上午11點時,在首都北京機場,一架專機徐徐停穩,這時舷梯上走下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棲身海外十六年的原國民政府代總統李宗仁先生。
李宗仁先生在歷經滄桑后,終于擺脫了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監護”和美蔣特務的跟蹤,從美國輾轉歐洲,回到祖國懷抱。他在首都機場受到了周總理、陳毅副總理及他在北京的老朋友和社會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李宗仁即興賦詩一首:國民黨的代總統,多年戎馬歷風塵。葉落歸根見素襟,邕江畔生一老翁。今日還鄉匡大局,當年解甲有真情。徐州會戰很有名,臺兒莊戰論英雄,異邦雖好心思漢,祖國繁榮時夢親。欣看滿堂冠蓋集,寒暄笑語回北京。
后來李宗仁去世后,周恩來在李宗仁的遺體旁默立了好長時間,然后對大家說,他看了李先生寫給主席和他的信。李先生一生做了兩件大事,一是臺兒莊,一是回國。他說,李先生的信是一個歷史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