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種政策中頻繁出現的綠色建筑吸引了建筑業內人士的注意,那么,什么是綠色建筑?《綠色建筑行動方案》中指出,綠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壽命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由此可知,綠色建筑的中心詞在于“綠色”,倡導節能環保,以與自然和諧共存為目的。我國《“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中提出綠色建筑發展目標:到2020年,城鎮綠色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比重提高到50%。
那么,為什么要倡導綠色建筑?據統計,我國建筑耗能已經占到了社會總耗能的40%,且由于行業性質,建筑業是無附加價值的。因此,倡導綠色建筑,有利于提高資源能源使用效率,緩解資源能源供需緊張矛盾;倡導綠色建筑,有利于降低社會總能耗,減少污染物排放。總而言之,從各角度考慮,倡導綠色建筑都有利于建筑業乃至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常見的綠色建筑技術有:雨水回收系統、下凹式綠地、太陽能熱水系統、工業化預制構件、節能燈具與電梯、光伏發電系統、BIM技術等等。
目前推動綠色建筑的具體舉措有:
第一,對新建建筑執行強制性節能標準,提高綠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占比。
第二,執行建筑節能改造,對具備改造價值的城鎮既有居住建筑實施節能改造。
第三,提高可再生能源在新建建筑中的應用比例。
第四,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降低公共建筑單位面積能耗。
第五,倡導使用綠色建材,切實提高新型墻材應用比例。限制使用粘土制品,增加高性能混凝土、高強鋼筋在建筑工程中的用量。
第六,推動供熱計量改革和供熱系統節能改造。
針對綠色建筑,世界各國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如英國的BREEAM、美國LEED、日本的CASBEE、澳洲的GreenStar、新加坡的GreenMark。
目前,我國也出臺了相應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將綠色建筑分為一星、二星、三星三個等級,給予每個等級不同的補貼和優惠,以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