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上海書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舉行。書展里各式書籍種類繁多,琳瑯滿目,讀者們難免會感到應接不暇?!?a href="http://www.china7501.com" target="_blank" title="古建中國">古建中國古建家園”欄目的小編結合自己的實地走訪以及出版社的相關推薦,特意從中選取了一部分歷史類的新書,推薦給讀者,排名不分先后。
《英國史》,[英]西蒙·沙瑪著,彭靈、劉巍、翁家若譯,中信出版集團·見識城邦。
英國是現代化的范本和先驅者,要了解現代化歷程,不可不讀英國史。本書為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沃爾夫森歷史獎得主、學術地位與霍布斯鮑姆并稱英國歷史學界“雙雄”的西蒙·沙瑪力作。BBC同名紀錄片創收視紀錄獲“最佳電視系列獎”,本書是在紀錄片基礎上完善而成,比紀錄片更豐富、更完整,涵蓋英國史所有戲劇性歷史事件和爭議人物,既像小說般精彩跌宕,又有史詩般宏大視野和問題意識,近百幅珍貴歷史圖片,畫面感十足,全面梳理大不列顛帝國的興衰史。
《中國美術史》,李霖燦著,中信出版集團·見識城邦。
本書作者為臺北“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李霖燦,作為一位有四十余年館齡的老館員,他潛心研究中國美術多年,又在臺灣大學講授“中國美術史”二十載。本書是作者在臺灣大學講授同名課程二十余年的累積成果,延續了課程的特點,以現存的、看得見的作品為基礎,分主題、按時間講授了中國美術的方方面面,包括繪畫、書法、雕塑、陶瓷等。
《劫掠歐羅巴——西方藝術珍品在二戰中的命運》,[美]林恩·H·尼古拉斯著,劉子信譯,后浪丨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本書作者通過大量采訪和豐富的檔案資料,描繪了“二戰”前后納粹掠奪者對歐洲藝術珍寶的巧取豪奪,同時向讀者展現了盟國全力解救這些藝術品的細節。在書中,我們能看見納粹分子對“墮落藝術”的清洗、納粹分子對猶太人所有的藝術品的無情奪??;在面對劫掠和轟炸威脅時,歐洲各國博物館工作人員千方百計轉移、庇護藝術品以及古跡救護官維護藝術品的經過。雖然很多藝術品在二戰期間被毀或至今下落不明,但是通過博物館工作人員、古跡救護官、神職人員、打包工、卡車司機等人的幾番努力,根特祭壇畫、《抱白鼬的貴婦》、《圣母與圣子》等很多西方藝術品最終保存了下來,我們現在仍可在博物館、在教堂中看到它們。
《瘟疫與人》,[美]威廉·麥克尼爾著,余新忠、畢會成譯,中信出版集團。
疫病,特別是其中的傳染病,乃是“人類歷史的基本參數和決定因素之一”?!段烈吲c人》是威廉·麥克尼爾備受歡迎的一部經典作品,也是宏觀論述瘟疫與人類歷史關系的史學佳作。他詳實探討傳染病如何肆虐歐洲、亞洲、非洲等文明發源地,而這些疾病又如何塑造不同文明的特色。《紐約時報書評》稱“此書從此扭轉了人們看待世界歷史的角度”。
《花舞大唐春:解讀何家村遺寶》,齊東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0年10月發現的何家村遺寶,是絲綢之路上東西方文明碰撞的一顆明珠,盡顯了大唐盛世的雍容與華貴。大唐宮廷貴族生活、金銀制作工藝、租庸調制、道教和醫藥、胡人和胡風等,都能在何家村遺寶上看見。幾十年過去了,何家村遺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被淡忘,反而以獨有的魅力,謎一樣地吸引學界不斷地探索、破解。神秘的何家村遺寶的主人是誰?精美的器物有哪些?為什么要埋入地下?在這本書中,齊東方教授給出了他的答案。
《觀滄海:大航海時代諸文明的沖突與交流》,林梅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葡萄牙人在哪里首次登陸中國?景德鎮瓷器對西方文明產生過什么深遠影響?鄭成功之父的海上帝國面貌如何?傳說中利瑪竇所繪名畫《平林野墅圖》的真正作者是誰?北京大學林梅村教授利用海內外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從多領域探討歐洲、中東和大明王朝的沖突與交流,帶領讀者步入大明王朝在鄭和下西洋以后這一段重要而輝煌的海上絲路歷史。
《美國城市史百科全書》,[美]戴維·古德菲爾德主編,上海三聯書店。
城市史是一個跨學科領域,包括建筑、規劃、社會學、環境學、政治學和經濟學。這本百科全書的300多名撰稿人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和大學,以及公司和政府機構。主編古德菲爾德是北卡羅來納大學歷史教授,參與撰寫或編輯了十余部與北美歷史相關的書籍。本書從經濟學、地理學、人類學、政治學和社會學等多種學科角度探討了美國城市地區的興起,焦點主要集中在20世紀,在這個時期,美國發生了最劇烈的變化,從更多的農村轉移到主要的城市定居模式。
《中國古代契丹—遼音樂文化考察與研究》《中國古代契丹—遼音樂史料圖文集》,陳秉義著,上海三聯書店。
《中國古代契丹—遼音樂史料圖文集》《中國古代契丹—遼音樂文化考察與研究》是陳秉義教授大半生研究的成果。在這之前,我國出版物涉及大遼國音樂史資料極其缺乏,吉聯抗先生輯譯的《遼金元音樂史料》一書中僅有十幾面內容。主要原因就是“古代契丹少數民族”對文化傳播的禁令是相當嚴酷的,曾有非常嚴格的書禁制度,當時有“傳入中國者法皆死”的法令,使我們很難看到“古代契丹少數民族”的歷史文獻;因此挖掘、整理與研究則更顯得重要。而這兩部篇幅宏大,第一次為今人展示了最完整的大遼國音樂史文化,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同時為中國古代音樂史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份有關“遼文化”的一手的權威性資料版本,具有工具書性質。
《廣州貿易——中國沿海的生活與事業(1700-1845)》[美]范岱克著,江瀅河、黃超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清代的大部分時間,廣州是中國對外貿易的唯一港口。本書利用極為豐富的多語種資料,重建了廣州貿易在18-19世紀上半葉的日常運作。它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通過專注于實踐和程序,而不是官方政策和協議,重新審視了貿易的成功和失敗。作者揭開了所有參與者的日常生活,從引水、買辦、通事,到大班、行商和海關官員。本書為近代早期中國沿海經濟與外國商人的接觸,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視角。
《陳蘭彬集》,(清)陳蘭彬著,王杰賓睦新整理,廣東人民出版社。
陳蘭彬(1816—1895),廣東吳川人,清朝首任駐美肄業局(留美幼童)總辦,首位出使美國、日斯巴尼亞國(即西班牙,含殖民地古巴)、秘魯三國大臣(公使),是早期留學事業、保護海外華人和中美、中西外交事業開山辟路第一人。《陳蘭彬集》是一套收錄陳蘭彬的奏折、咨文、批文諭令、照會、函電、使美紀略、雜文、古巴華工事務、詩賦、楹聯等著述的清人著作集。它的出版,對我們了解和研究首批外交人員以及更深刻地探求中國外交近代化的歷史及其艱難歷程,考察一百多年前華工在國外的生存狀況、社會地位,研究清政府的留美幼童政策以及考察晚清時期行政官員的理政原則、理政心理以及首任出使外國官員的心理歷程等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基礎史料。
《歷史偵探: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黃宇和著,廣東人民出版社。
作者黃宇和作為孫中山研究的專家,把幾十年來結合檔案鉆研、實地調查、博覽群書與歷史想象的治史方法與經驗,撰寫成書。重新檢視幾十年來以四管齊下治史方法所解決的懸案,不拘大小,逐一娓娓道來。以文明交戰的思路,探索中西史學界對于兩次鴉片戰爭和孫中山革命生涯的種種爭議。在分享治史經驗之余,作者將歷來破解中國近代史上形形色色不實傳聞的過程一一剖析,把自己多年來不懈努力,以實證調究和搜集到的史料,作進一步的消化詮釋。
《空王冠:玫瑰戰爭與都鐸王朝的崛起》,[英]丹·瓊斯著,陸大鵬譯,社科文獻出版社·甲骨文。
15世紀的英格蘭,金雀花王朝的兩個分支,約克家族和蘭開斯特家族(白玫瑰與紅玫瑰分別是它們的代表),為了爭奪統治權死戰到底,在這一過程中,英格蘭王位易手八次之多。戰爭最終以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與約克的伊麗莎白聯姻為結束,也結束了金雀花王朝在英格蘭的統治,開啟了都鐸王朝的統治。這場戰爭也標志著英格蘭中世紀時期的結束并走向新的文藝復興時代。
如果你是《權力的游戲》或《都鐸王朝》的粉絲,那么這本書一定合你的口味?!犊胀豕凇肥怯穼W家丹·瓊斯繼《金雀花王朝》之后的又一力作。本書描寫了在英國統治時間最長的金雀花王朝如何分崩離析,并被都鐸所取代。莎士比亞筆下的世界在本書里得到真實的展現。
《偉大的海——地中海人類史》,[英]大衛·阿布拉菲亞著,徐家玲等譯,社科文獻出版社·甲骨文。
地中海不僅是早期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也是最為復雜的海域。可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學術界都還沒有一部完整敘述地中海歷史的著作。直到2011年,英國史家阿布拉菲亞的《偉大的海:地中海人類史》的出現。本書中講述的地中海故事對世界歷史發揮了重要的塑造作用。在時間上它從公元前3500年前后馬耳他神殿的建立一直講到當代旅游業的發展,在空間上從直布羅陀一直講到雅法、熱那亞與突尼斯,還生動記敘了朝圣者、海盜、蘇丹、海軍將領等人物的經歷。本書也被看作是繼布羅代爾的《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后最為重要的關于地中海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