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氏自北周時起,世代為高貴,屬于歷史學家所說的“關隴集團”的一份子。
父親閻毗,隋代畫家,北周時娶了北周武帝的女兒清都公主,所以閻立德、閻立本兩兄弟是北周武帝的外孫。
閻毗因擅長工藝,在隋朝任殿內少監,負責隋朝大運河河北段的工程設計,對繪畫、建筑都很擅長,隋文帝和隋煬帝均愛其才藝。
兄閻立德擅長書畫、工藝及建筑工程。弟閻立本亦擅長工藝,多巧思,工篆隸書,對繪畫、建筑都很擅長。閻氏父子三人以工藝、繪畫聞名于世。
唐初著名建筑設計師
閻立德(約596年—656年),是中國唐代建筑師,工藝美術家,畫家。名讓,字立德,以字行,雍州萬年(今陜西省臨潼縣)人。
唐高祖武德初年,閻立德為秦王府士曹參軍,繼而任尚衣奉御,為宮廷設計服飾、輿傘儀仗等物,對工藝、繪畫造詣頗深。畫作有《文成公主降番圖》《王會圖》,可惜這些作品都沒有流傳下來。
唐獻陵兆域圖
唐太宗在位時,閻立德升任將作少匠、將作大匠,負責興建宮室、陵墓等工程。曾督造修建翠微、玉華兩宮,營建獻陵(高祖李淵墓)、昭陵(太宗李世民墓),主持修筑唐長安城外郭和城樓等重大工程,深為太宗贊許和重用,官至工部尚書。
作為唐初著名建筑設計師,閻立德在帝王陵墓及宮殿設計上把唐朝封建盛世的恢宏氣象和封建皇權的浩大氣勢有機的集合為一體。
唐太宗昭陵圖
園林建筑設計,則在秉承漢晉以來的自然清新的風格基礎上,把唐朝皇權的威嚴巧妙地融入到建筑設計中,達到了自然情趣和皇家氣派的有機統一,盡展豪放氣勢和山水幽情。
閻立德一生中設計建造了許多偉大的建筑物和構筑物,其中唐太宗昭陵最具代表性。
“天下名陵”--昭陵
唐太宗貞觀十年(636年),皇后長孫氏病危,唐太宗遵照長孫皇后的遺言,把她臨時安厝在九嵕山新鑿之石窟,陵名昭陵。并決定等他駕崩后與皇后合葬,隨即開始了大規模的營建工程。
中國古代所謂的陵墓堪輿風水之說,九嵕山滿足了堪輿家認為帝王陵墓應具有的所有條件,自唐以降,堪輿家普遍認為昭陵的風水為中國歷代帝陵之最佳者。
唐太宗以九嵕山建昭陵,并詔令子孫“永以為法”,開創了唐代帝王陵寢制度“因山為陵”的先例。
昭陵工程由先后擔任唐朝將作大匠的閻立德、閻立本兄弟精心設計的。至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埋葬唐太宗,營建工程才基本結束。除主陵墓道地宮以外,還在陵山周圍建起了規模宏大的建筑群。
昭陵是關中“唐十八陵”,也是中國歷代帝王陵園中規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譽為“天下名陵”。
唐大明宮的設計者
閻立本(約601年—673年),唐代政治家、畫家,代表作品有《步輦圖》《歷代帝王像》《職貢圖》等,官至朝散大夫、將作少監。
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兄長閻立德逝世,閻立本繼任將作大匠,同年由將作大匠遷升為工部尚書。
總章元年(668年)擢升為右相,封博陵縣男。當時姜恪以戰功擢任左相,因而時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之說。
那么,千余年前的大明宮的設計者到底是誰呢?
閻立德?還是閻立本?
大唐,一個如雷貫耳的朝代。長安,一個氣象萬千的都市。它們的中心,正是大明宮,大唐帝國的大朝正殿。
大明宮始建于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開始叫永安宮,貞觀九年正月,更名為大明宮。
然而工程剛開始不到一年,唐高祖李淵就過世了,大明宮的修建也就停了。時隔二十八年,(公元662年),唐高宗李治下令重建。
《步輦圖》局部
大明宮的設計者史書沒有記載。但根據《舊唐書》記載,大明宮營造期間,閻立本正擔任帝國的將作大匠,專門負責皇家工程的設計和營造。
將作大匠專門負責皇家工程設計和營造,“掌供邦國修建土木工匠之改令,總四署、三監、百工之官屬,以供其職事。凡西京之大內、大明、興慶宮,東都之大內、上陽宮,其內外郭、臺、殿、樓、閣并仗舍等,苑內宮、亭,中書、門下、左·右羽林軍、左·右萬騎仗、十二閑廄屋宇等,……凡有建造營葺,分功度用,皆以委焉”。
可見,大明宮的具體修建,定是由將作監負責。由此推斷,大明宮的設計者是閻立本。承載著大唐瑰麗夢想的大明宮,為后世留下無盡猜想和千古遺恨。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宮的監造者是司農少卿梁孝仁,主管農業,由于精明干練,被任命為大明宮建筑工程的總指揮。
東方圣殿--大明宮
大明宮是唐長安城三座主要宮殿“三大內”(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稱為“東內”。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處理朝政,歷時達200余年。
大明宮是當時全世界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其建筑形制影響了當時東亞地區的多個國家宮殿的建設。大明宮占地3.2平方千米,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被譽為千宮之宮、絲綢之路的東方圣殿。
整個皇宮可分為前朝和內庭兩部分,前朝以朝會為主,內庭以居住和宴游為主。大明宮的正門丹鳳門以南,有寬176米的丹鳳門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萊殿、含涼殿、玄武殿等組成的南北中軸線,宮內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著這條軸線分布。
如此巨大的宮殿群,按照常理無論如何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由于皇后急于遷居大明宮,大明宮僅用了短短兩年時間就初具規模。
據史書記載,修建大明宮曾動用了十萬工匠。但即便集中大量人力,這個速度依然是驚人的。唐昭宗乾寧三年(896年),大明宮毀于唐末戰亂。
閻立德、閻立本的建筑設計作品,豐富和發展了我國古代建筑設計的優良傳統和獨特風格,在我國建筑設計史上書寫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唐代建筑,不止對后來中國建筑的發展產生影響,對日韓等東南亞國家的建筑風格形成也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