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起于北方大漠,吞并了西域,平了西夏,滅了女真,讓高麗臣服,平定南詔,再占有江南,使得天下歸一。在這場帝國大業(yè)的建立中,有一個人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他既為這個帝國取國號為“元”,又為這個帝國設計了一整套法制、典章、禮儀等制度,同時還為元帝國設計建立了京城大都。他就是出家后又奉命還俗的一代名臣劉秉忠。
元初重臣
劉秉忠(1216年-1274年),字仲晦,初名劉侃,因信佛教改名子聰,任官后而名秉忠,號藏春散人。元代政治家、文學家。邢州(今河北省邢臺市)人,祖籍瑞州,世為遼朝官宦大族,曾祖父任金朝邢州節(jié)度使。
劉秉忠自幼聰穎,八歲入學就能日誦文數百言。十三歲在帥府做人質,十七歲為邢臺節(jié)度使府令史,以便于就近奉養(yǎng)其親。
劉秉忠為令史時常郁郁不樂,便棄官隱居于武安山中。若干年后,被天寧寺虛照禪師收為徒弟。后又云游云中,留居南堂寺。
元世祖即位之前,海云禪師奉召,路過云中時,聽聞劉秉忠博學多才,邀與同行。劉秉忠拜見元世祖后,元世祖甚為稱贊,多次垂詢。
元世祖
劉秉忠于書無所不讀,尤其深入研究《易經》及宋邵雍《經世書》,至于天文、地理、律歷、占卜無不精通,天下事了如指掌。
元世祖留其身邊供職。作為元初重臣,參與大元之初創(chuàng),輔佐元世祖忽必烈“開文明之治,立太平之基”,使蒙元政權迅速完成了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蛻變,成為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廣,實力最強盛的國家。
“大元”國號的由來
“大元”的國號是至元八年(1271)十一月,忽必烈聽從劉秉忠的建議正式確立的。
劉秉忠認為元朝這一時期取得的成就是歷朝歷代所沒有的,按照《易經》“大哉乾元”的意義,取“大元”為新的國號。
中華文化體系中,國號是一個朝代最關鍵的政治文化象征。《春秋傳》曰:“王者受命而王,必擇天下之美號以自號也。”
縱觀中國歷史,元朝的國號命名可以說是一個分水嶺。
元以前各個朝代均以地域或封號為朝代命名原則:夏、商、周、秦都以興起地名稱命名;漢、魏、吳、隋、唐都使用建國者原有封號或爵位名稱;遼、金的國號都是來源于發(fā)源地河流的名稱。
同唐堯、虞舜以“文義建號”相同,“大元”依照字義命名,恢復了五帝時期的國號命名方法。
這一從字義的角度命名朝代的做法被沿用下來,明朝和清朝繼續(xù)這一原則,甚至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從字義的角度命名國家名稱。
“元”的內涵與蒙古人的“長生天”信念恰好契合,順應忽必烈“應天者惟以至誠,拯民者莫入實惠”的戰(zhàn)略思維,能夠得到蒙古民族的認同,符合劉秉忠“酌古宜今”的政治策略。
大元帝國的設計師
劉秉忠是元朝國都元大都的規(guī)劃設計者,奠定了北京市最初的城市雛形。
1256年,忽必烈還在潛邸,但已有雄霸中原的計劃,為了進軍中原,他要求劉秉忠在桓州東、灤水北設計修建一座城。劉秉忠用了3年的時間完成了這一工作。
元上都遺址航拍圖
城修好后,取名開平,后來升為上都,忽必烈就是在此登上皇帝寶座的,其遺址在今內蒙古正藍旗東20公里處。
至元三年(1266),劉秉忠又奉命在原燕京城東北設計建造新的都城,取名大都,即今天的北京城前身。元大都從1267年開始修建,直到1285年才告完工,歷時18年之久。
元大都都城平面圖
新城規(guī)模宏偉,工程浩大,元大都城的平面設計,以《周禮·考工紀》關于都城建設為指導思想,按照“南朝北市,左祖右社”的原則,規(guī)劃建造了大都城,是我國封建社會歷代都城中最接近周禮之制的一座都城。
新建之城街巷規(guī)劃極有規(guī)律,大街寬24步,小街寬12步。除了大小街之外,還有384火巷、29弄通,頗為壯觀。元大都城墻周長28公里多,宮殿巍峨,寺廟雄偉,園圃美麗,街道寬敞,規(guī)模宏大,規(guī)劃整齊。
紫禁城鳥瞰圖
劉秉忠作為世界史上最偉大的城市設計師之一名垂青史,元大都成為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北京城的基礎,是當時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
其他功績
劉秉忠還為元王朝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忽必烈即大汗位后,曾向劉秉忠詢問治天下之大經,養(yǎng)民之良法。劉秉忠遂向忽必烈提出了“采祖宗舊典,參歷代古制”的建議,并協助忽必烈參照中原傳統(tǒng)王朝的統(tǒng)治模式,制就一代成憲。
元朝從中央到地方逐步建立起一套較為完整的、規(guī)范化的封建國家機構和官僚體系。其中,省一級行政機構的設置,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我國行政區(qū)域劃分的基礎。
北京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
定內外官制,中央設有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地方上設有行中書省(即行省或省)、行臺、宣慰司、廉訪司、路、府、州、縣。并對中央、地方各級政府官員的職務、名額、俸祿作了詳細明確的規(guī)定。
劉秉忠等人奉旨還制定出元朝朝儀,并加以肄習,又搜訪舊教坊樂工,在萬壽山便殿演習禮樂。
自此,凡是重大國事活動,均有了規(guī)范的朝會禮儀。劉秉忠還為皇帝制定官制,朝見皇帝禮節(jié)、百官的服飾及俸祿等。
劉秉忠逝世后,元世祖贈太傅、趙國公,謚號文貞。元成宗時贈太師,謚文正。元仁宗時,又進封常山王。
可以說,整個元朝時期,能夠得歷代皇室尊敬愛戴獲封殊榮的,僅劉秉忠一人。
劉秉忠身為一名漢族知識分子,一生為國家嘔心瀝血,備受忽必烈器重,這在民族等級森嚴的元蒙時期是不多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