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本周六,我們即將迎來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的第十五個節氣——白露。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為白露,也是全年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露水是由于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故名白露。
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征天氣已經轉涼,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
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晝夜溫差可達十多度。陽氣是在夏至達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
俗語云:“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處暑仍熱,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體了,以免著涼。
還有句俗話:“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說,白露前后若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
人們也愛用“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的諺語來形容氣溫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白露三侯
我國古人將白露劃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
一候鴻雁來
鴻雁自北而來南也,不謂南鄉,非其居耳;即鴻雁在天氣轉涼后飛往南方過冬。
二候玄鳥歸
玄鳥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鳥,故曰歸;即燕子是北方的鳥,秋季自南往北回歸故地。
玄鳥即燕子,傳說有娀氏女簡狄吞燕卵生了商的始祖契。<山海經>上說,玄鳥是一種四翅鳥類,羽毛呈淡黃色,喜食鷹肉,性暴戾,居于平頂山。《詩經》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三候群鳥養羞
三獸以上為群,群者,眾也,養羞者,藏之以備冬月之養也;“養羞”的解釋則是:儲藏食物,即進入秋季,白鳥也開始儲存干果糧食以備過冬。
詩詞中的白露
《蒹葭》出自《詩經·國風·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白露》(唐·杜甫)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
憑幾看魚樂,回鞭急鳥棲。
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衰荷》(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殘,涼風吹葉葉初乾。
無人解愛蕭條境,更繞衰叢一匝看。
《南湖晚秋》(唐·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風多,衰荷半傾倒。
手攀青楓樹,足蹋黃蘆草。
慘澹老容顏,冷落秋懷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萬里何時來,煙波白浩浩。
白露習俗
祭祀禹王
每逢白露節氣,江蘇太湖地區會舉行盛大隆重的祭祀禹王活動。祭祀禹王又稱為拜祭“水路菩薩”。
相傳禹王是治水英雄大禹,與堯舜并稱古圣王。每年的白露時節,這里會舉行祭禹工的香會,歷時一周。屆時,人們就會趕廟會、打鑼鼓、跳舞蹈。
白露茶
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白露時節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此時正是它生長的最佳時期。
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
米酒
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
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釀制而得名。程酒,古為貢酒,盛名入遠。
白露時節的注意事項
1.春捂秋凍是一條經典的養生保健要訣,白露時節需及時添加衣被,避免風寒侵襲。
2.白露即為典型的秋季氣候,白露過后空氣干燥,因此需注意補水。
3.白露時節秋高氣爽,十分適合秋游,出門時戴口罩,以免吸入過多的塵埃或損傷皮膚。
4.適當地多服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喝些清茶。
秋意漸濃,準備好迎接秋天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