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樣式雷”?它是對清代200多年間,主持皇家建筑設計,雷姓家族的譽稱。
清代皇家的建筑機構叫“樣式房”,從事執掌繪制、設計樣式房的工作,所以叫樣式。雷氏家族有7代人是樣式房掌案。
樣式雷,他們是皇家御用建筑師,是清代當之無愧頂級建筑設計師,是整個大清最牛的建筑設計品牌。
他們設計的建筑撐起了半個北京城,故宮、圓明園、頤和園、天壇、清東陵、清西陵……
我們都熟知這些神奇而美妙的古建筑,中國五分之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都出自一個神秘家族之手。
建筑世家的興衰起伏
雷氏家族是從雷發達來京開始,所以后人一般稱雷發達為雷氏第一代,直到清朝末年,雷氏家族徹底沒落,共歷八代。
第一代雷發達:北漂修故宮
康熙稱帝后,為重修太和殿,從全國招募能工巧匠,雷發達在南京聞訊趕來,成為了“北漂”一族。因為技術高超,他不僅很快脫穎而出,還被提升擔任設計工作,參與重建故宮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雷家祖先畫像
主持紫禁城重修設計時,他大膽創新,保留了中軸線上大殿建筑的嚴格對稱,但軸線兩側建筑物排布只求大致對稱,而在細節處尋求變化與不同,這樣,既突出了中心,體現了“居中為尊”,又形成了統一而有主次的整體。
其晚年著作《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工程營造錄》,也成為了我國古代建筑設計的“指導典范”。
第二代雷金玉:名聲大振
真正讓樣式雷發揚光大,是雷發達的兒子雷金玉。雷金玉跟隨父親進京之初,在國子監讀過書,后“棄文從工”,跟隨父親一起參加皇家宮殿的營造。父親死后,雷金玉留在了營造所。
他的“出場”是從挽救一場危難開始的。按古代禮制,修建寶殿必須舉行上梁儀式。暢春園的上梁儀式由康熙皇帝主持,但不早不晚,偏偏在升梁的時候發生的意外,脊檁怎么也合不上榫,工部官員嚇得滿頭大汗。
《五園三山及外三營地圖》中的暢春園和西花園
有一位頭腦靈活的官員找來雷金玉;雷金玉懷揣斧子爬到頂上,啪啪幾斧,大梁轟隆而落。康熙大喜,當場接見并授雷金玉為工部營造所長班,開始執掌樣式房。
雷金玉的才華有了用武之地,他把自己獨特的工藝化作魯班再現,對宋代以來沿用的“斗拱”進行改進,以卯口寬度為基本尺寸,形成由“斗拱”變“斗口”的新模式,讓設計與施工能夠更加科學地銜接。
從此,建筑所用柱子梁枋的粗細、高低,都是以“斗口”為基本單位來計算。直到現在,這項木工技藝仍無人撼動。
圓明園復原圖(局部)
雍正即位后,大規模擴建圓明園,命雷金玉擔任圓明園的總設計師。自此,雷氏家族真正迎來了掌控皇家建筑的樣式雷時代。
雷金玉70大壽,乾隆還寫了“古稀”二字,賜給了雷金玉。雷金玉病逝后,雍正還賜了黃金100兩,歸葬原籍。作為一名工匠,能受到如此重視,在當時來說,非常罕見。
第三代雷聲澂:生了三個有出息的兒子
雷金玉病逝,幼子雷聲澂僅出生三個月,無人可接班雷金玉,不得不舉家南遷。
慶幸的是,雷聲澂的母親張氏并沒有隨家南遷,她帶著三個月大的幼子與工部據理力爭,最終為幼子求得成年后重掌樣式房恩賜。
雷聲澂雖然通過努力和父親留下的威望,得以重新執掌樣式房,但是在其成長中,既無父親指點,又無兄長幫助,技藝不甚精湛,無太大建樹。
他最大的成就可以說是生了三個有出息的兒子,讓樣式雷得以繼續恢弘壯大。
第四代雷家璽三兄弟:最強陣容
雷聲澂的兒子---雷家瑋、雷家璽、雷家瑞三兄弟子承父業,合力挑起家族的大量。
其中雷家璽尤為出色,他不僅設計了萬壽山、香山、承德避暑山莊等皇家工程,同時還操辦寧壽宮花園,負責營建嘉慶陵寢——昌陵,嘉慶時參加了圓明園綺春園建設工程,同時還建造了圓明園中的同樂園戲樓、含經堂戲樓的添建。
承德避暑山莊
但在兒子雷景修還未學成之時,雷家璽猝然去世。因擔心雷景修尚未能承擔執掌樣式房的重任,他將掌案一職移交給同事郭九。
第五代雷景修:圖樣收集者
父親過世后,雷景修苦心鉆研技藝逾二十年,到了道光二十九年時,終于憑借著自己豐富的建筑經驗和卓越的才識,爭回掌案一職。
清西陵
然而,大清朝已經進入內憂外患經濟衰敗的年代,無力大興土木,雷景修在建筑上難以有所作為,不過是主持了清西陵、慕東陵工程。
他有意識地保留和重修雷氏家族的建筑畫樣,并對各種畫樣進行詳細的說明和歸檔,這些資料足足用了三間房子才儲存完,成為后世研究中國建筑最生動、最珍貴的歷史級資料。
樣式雷圖樣
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親眼看著祖輩耗盡心血的圓明園被一把火燒滅,這個匠人世家奮起反抗。雷景修女婿被亂刀刺死,女兒帶領全家老幼14口,自焚殉園。
第六代雷思起:鞠躬盡瘁
雷思起為雷景修三子,他一生經歷了道光、咸豐、同治以及光緒四帝,主持修建了定陵、定東陵、惠陵和西苑(即今天的中南海),及許多貴族的府邸、園林和陵寢。
惠陵圖樣
在咸豐帝的定陵完工后,雷思起開始為慈安和慈禧建造陵寢。因慈安和慈禧之間的暗流洶涌,幾經波折才讓兩位太后滿意。
但在慈安去世后,慈禧開始獨攬大權,她下令將建好的陵墓內部全部重新修繕。為了讓慈禧滿意,雷思起數次更改設計,耗盡心血,最后勞累而死。
第七代雷廷昌:晚清巨匠
雷思起長子雷廷昌從小跟隨父親學習,在父親故后,他繼續接過了樣式房掌班的重任。
此時慈溪大權在握,開始大興土木,雷廷昌得以主持重建了天壇祈年殿、紫禁城太和門以及一系列的皇家陵園工程。
天壇
雷廷昌因此步步高升,直達二品,把雷氏家族的榮耀推向了巔峰。
第八代雷獻彩:大匠世家的尾聲
雷廷昌去世后,其長子雷獻彩開始擔任樣式房掌班,成為第八代樣式雷傳人,主持圓明園修復、攝政王府、頤和園、西苑、崇陵、北京正陽門等工程。
圓明園遺跡
辛亥革命后,大清王朝退出歷史舞臺,樣式房差務也隨之消,在失業的憂愁和沒有子嗣的悲哀中,雷獻彩郁郁而終。
清王朝滅亡后,樣式雷遂變成了“無用游民”,加之民族工業的高速發展以及西方建筑文化的強烈沖擊,“樣式雷”家族所從事的宮殿園林陵寢設計徹底失去了市場。
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
在亂世中,雷家迅速衰敗,迫于生計,他們開始變賣樣式雷圖檔。由于聲名顯赫,這些圖檔十分搶手,在地攤上就可買到,致使部分圖檔流落海外。
幸而,這引起了建筑專家朱啟鈐的注意。他急忙向文化基金會提出購存建議,文化基金會便委托北平圖書館進行收購。1930年,雷家以4500塊銀圓的價格,將大部分圖檔賣給了北平圖書館。據說當時圖檔足足裝了10卡車。
圓明三園(樣式雷史料)
傳世的樣式雷圖檔,是中國古代建筑文化的一項極為豐碩和珍貴的遺產。古建筑研究專家曾說:“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
樣式雷圖檔中,圖樣和燙樣是最主要的兩個部分,是清代建筑設計最直觀的表現,包括城市、宮殿、壇廟、園林、行宮、陵寢、府邸等等。
樣式雷圖檔 宮殿
樣式雷圖檔 城市
圖樣為紙質,采用寫意的方法,并在圖紙上注明做成什么樣即可,工匠看到圖紙就會明白。但需要度量的圖,與現在的設計圖無異。
雷家就創造性地繪制建筑物透視圖,用來反映建筑構造之間的復雜關系,證明了中國古代建筑水平遠遠超越了同時代。
燙樣是指按照實物比例縮小的木制模型,因模型需要燙蠟,還要熨斗,故稱燙樣。
燙樣
樣式雷的燙樣內部的彩畫結構、家具樣式、梁架結構,建筑布局和空間形象一目了然,同時這些部件又是獨立的,可以獨立組合使用。這是雷氏家族獨一無二的創造,也方便了皇室做決策。
2007年,樣式雷建筑圖檔入選“世界記憶遺產名錄”,樣式雷圖紙開始呈現在世人面前,向我們訴說這個家族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