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歐盟建筑師協會資料顯示,建筑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碳的排放,能源的消耗,材料的消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占了全社會的40%,而這些污染及消耗又占據了環境對人類影響的50%,可想而知,建筑對人類的影響涵蓋了方方面面。
因此,發展綠色建筑,絕不僅僅是我國自上而下的政策需求,更是為了我們每一個人長遠未來的嚴肅考慮。
回顧一下這幾大綠色建筑
當大家想到綠色建筑的時候會想到什么?可能第一秒想到的是垂直高樓、植被屋頂或室內種植很多樹木的畫面,但這樣只是一個很簡單的層面。
綠色建筑
GREENARCHITECTURE
綠色建筑或綠色設計是一種旨在減少對環境和健康有害影響的建筑方法,諸如綠色和可持續等專業用詞經常使用,往往會造成混淆,但可以認為綠色建筑是可持續的最貼近的方式。
我們一起看以下的建筑公司或事務所,他們在這個方向上以不同方式的努力成果。
StefanoBoeriArchitetti
博埃里建筑設計事務所
意大利|米蘭垂直森林
回顧一下在14年竣工的垂直森林,曾一度火爆微博和行業圈子,這座眾受矚目的公寓樓。
因為垂直森林的概念早已被提出,最后只有博埃里事務所實現了,前期高昂的研發成本也是撐過來了,真是第一個吃雞的事務所。
打開官網的網站可發現,博埃里有60%的項目都與綠色建筑相關,且大量綠植,其中亞洲首座垂直森林也由博埃里承包,就在中國南京。
PENDA槃達建筑
中國|節節攀升
經1年的研究,槃達在15年的北京設計周上展示了他們的建筑裝置“節節攀升”。
這是一個完全由竹和繩搭建而成的裝置。竹子被選作主要材料,因其在中國悠久的傳統與結構性能,以及其現在不被人重視的處境。
為了使設計成為可組合的系統,裝置本身是完全模數化、生態并且在每個方向都可以延伸和增加。
VTNArchitects
越南|會安阿特拉斯酒店
VTNArchitects聽著有點陌生,但是提起武重義這個人,相信大家都不再陌生了,這位越南建筑師和隈研吾、坂茂可以說是平起平坐,他們都因以使用生態材料、自然表現享受國際美譽。
酒店位于會安老城區,該地區因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文化遺產而發展迅速。聞名后的會安,很多原先的空間被各式各樣的商業化慢慢侵蝕。
項目地址在一塊不規則的土地上,其設計是把這種場地限制轉化成獨特的風格。
線性布局分為幾個內部庭院,通過把建筑一層架空,地面被完全釋放組成了一個內院的連接網絡。
空間場所既體現了新會安的活力,同時還保留了古城的魅力。
Luciano Pia
意大利|25Green
該建筑被認為是一個活森林,因為它是活的,甚至會呼吸,共由150棵樹木覆蓋。
25Green產生氧氣,減碳、0空氣污染、免噪音、季節的自然循環、演變等等,并在建筑內創造一個小氣候。
DPArchitects
新加坡|Jardin
這個命題當然少不了新加坡,當地政府早在1963年就已經提出綠化的概念,規定國家每年要種植高達一萬棵樹。
項目名Jardin(法語里花園的意思)包含兩個主要概念是垂直花園和法國生活。期望在花園中的這種快樂直接移至到空中,在高層環境下享受樂園。
在每個交替層都有大面積的梯田,為每棟建筑的住宅創造了雙高度的花園空間。
探索了景觀設計中的許多技術,以提供綠化對住戶進行演變的過程。
Maison Edouard Francois
法國|巴黎M6B2生物多樣性大樓
建筑高度和可持續性發展之間的關系是目前許多城市規劃者的主要考慮方面。
在法國,“村落”的城市概念堅決抵制垂直城市的進展,而忽略了高樓背后的潛力。
園林綠化設計分3個階段:
1.首先是快速攀升的藤蔓。
2.五到十年內開發針葉樹。
3.之后的二十年或更長時間里,開發種植緩緩生長的樹木。
Rojkind Arquitectos
墨西哥|Falcon II Headquarters
FalcónII擴展概念化為花園的一個延伸,以補充主要建筑并保持其綠色景觀,強調室內和室外的視覺關系。
透明的玻璃幕墻前有一個控制層,由510個模塊化的花盆組成,延續了花園外墻的感覺。澆灌式的花盆還通過被動接收太陽能為建筑降溫。
辦公室通過中庭設計進入玻璃建筑內部,縱向不循環線條保持室內空間的透明感。
有些人可能認為綠色建筑僅僅是一種風口、泡沫,或者是為了它而使用技術,但是當建筑和全球化大規模建設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40%時,發展綠色建筑便時不我待,讓我們一起共筑美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