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史說,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他自以為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于是創立了“皇帝”名號,自稱始皇帝。自此,“皇帝”取代了“帝”與“王”,成為中國兩千年多來最高統治者的稱呼,開始了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
皇帝權力至高無上,自然成為野心家競相追逐的終極目標。宮廷內部,除了皇帝之外,還活躍著幾種角色:皇子、宗室、大臣、宦官、后妃、外戚。他們圍繞權力,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角逐和較量。然而權力的游戲是一種極為危險的游戲,謀劃宮廷政變更是極具危險性。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弒君篡位是大逆不道之事,歷代法律將弒君之罪列為極刑之首。陰謀家和野心家發動宮廷政變時都冒著身家性命的危險,政變無論成功或失敗,均伴隨血腥屠殺。
由于政變的危險性,策劃者往往絞盡腦汁,采用各種謀略和手段,以便有效、迅速、隱秘、安全地實施政變計劃。在中國古代的歷次政變中,政變發動者采用謀殺、兵變、假造符讖、偽造遺詔、禪讓、樹立傀儡等手段,前代的政變手段被后世仿效,新的政變方式又被不斷創造來。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政變方式。
第一種,謀殺。謀殺是在隱秘的狀態下直接將政敵從肉體上加以消滅,從而實現權力轉移。暗殺的目標首先是在位君主,當擁有合法繼承權的繼承人或者處于有利地位者急于黃袍加身時,謀殺便成了迅速實現即位的有效途徑。謀殺是一種迅速簡捷的手段,但其適用范圍極為有限。暗殺的對象,大多身居高位,戒備森嚴,高度重視自己的安全。而謀殺者冒著極大風險暗殺,他們必須事先看到暗殺結果會帶來極大的權力,否則便不會貿然從事。春秋末期公子光派刺客專諸暗殺吳王僚,專諸將魚腸劍藏在魚腹中,趁上烤魚之機刺殺了吳王僚,由此公子光奪得吳國王位,史稱吳王闔閭。明末,明熹宗朱由校病重,他召見弟弟信王(朱由檢),命他繼承皇位。當時魏忠賢擅權,政局未定,“王(朱由檢)危甚,袖食物以入,不敢食大官庖也。”朱由檢(崇禎皇帝)感到很危險,自己隨身攜帶食物,不敢食用宮中飯菜。歷來處高位者都十分謹慎,沒有適當的時機和條件,暗殺很難成功。
第二種,兵變。兵變是在合法的借口下,公開運用軍事手段,逼宮弒君,實現權力轉移。有的兵變通過否認在位君主的血統、否認現政權的合法性,使其行動得到正統觀念的認可。西漢初年,呂后“駕崩”不久,太尉周勃與丞相陳平等人發動兵變,誅滅諸呂,“大臣相與陰謀,以為少帝及三弟為王者皆非孝惠子,復共誅之,尊立文帝。”(《前漢書》)大臣們以皇帝及他的三個弟弟都不是孝惠帝兒子為由,將他們全部殺死,立劉邦的兒子劉恒為帝。
也有的兵變發動者有意制造混亂局勢,然后以平息變亂的面目出現,將弒君謀逆的罪名推卸于人,享用兵變成功果實。南朝宋文帝打算廢黜太子劉劭,劉劭聞訊后搶先發動政變。他假傳圣旨,以宮中發生謀反前去討伐為名,勒兵夜闖皇宮。這天晚上,宋文帝劉義隆與其親信徐湛之議事,天明蠟燭還沒有熄滅。值班衛兵尚在睡覺,劉劭親信張超之率眾徑奔合殿中閣,殺死宋文帝和徐湛之。殺父弒君后,劉劭倉促即位,下詔稱宋文帝死于徐湛之、江湛二人之手,他起兵是為父報仇。兵變受害者反被誣為兵變的發動者,而兵變的策劃者搖身一變成為兵變的平息者。當然,劉劭也沒有好結果。劉劭三弟劉駿在江州稱帝起兵。破城之日,義軍先當著劉劭的面殺掉其四個兒子,讓其體驗骨肉被殘殺的痛苦后,又將其斬殺。
第三種,樹立傀儡,幕后掌控。爭權奪位的斗爭往往伴隨謀殺一類的恐怖活動,凡以下殺上者,古人謂之“弒”,并認為這是大逆不道之事。有的政變勝利者迫于輿論壓力,并不直接出面,而是樹立傀儡,自己在幕后掌控,一旦時機成熟,就取而代之。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以謀反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飏、畢軌、李勝、桓范等,并滅三族。隨后,司馬懿之子司馬師廢曹芳為齊王,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司馬師死后,司馬昭掌權。曹髦不甘心當傀儡皇帝,對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說:“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朕不能坐受廢辱,卿等可助朕討之!”王經上奏說:“不可。古時魯昭公因不能忍受季氏專權,出兵討伐,失敗后出走,丟掉國家,被天下人所恥笑。如今權柄掌握在司馬昭之手已經很久了,內外公卿,不顧順逆之理,阿附奸賊,也不是一天。陛下宿衛寡弱,無用命之人,若不隱忍,禍莫大焉。且宜緩圖,不可造次。”曹髦說:“是可忍,孰不可忍!朕意已決,便死何懼!”王沈、王業見曹髦不肯聽從,就去報告司馬昭。曹髦隨即拔劍登輦,率領殿中宿衛和奴仆們三百余人鼓噪而出。司馬昭心腹中護軍賈充從外而入,與曹髦戰于南面宮闕之下。曹髦舉劍奮擊,他雖然沒有武藝,但他是天子,賈充手下士兵都不敢與之交手。賈充對他們說:“司馬公養你等何用?正為今日之事!”騎督成倅之弟太子舍人成濟問賈充:“要死的還是活的?”賈充說:“司馬公有令,只要死的。”成濟聽罷,挺著長戈,躍馬沖去,一戈刺死曹髦。
政變發生后,司馬昭裝著悲痛欲絕,以頭撞輦大哭。他召集大臣商議,尚書左仆射陳泰提議:“只有殺掉賈充,才能稍稍謝罪天下。”司馬昭考慮了半天才說:“你再想想輕一點的辦法。”陳泰說:“我的話只有比這更進一步的,不知道更輕的辦法。”司馬昭不再說話了。弒殺曹髦后,司馬昭改立常道鄉公曹奐為天子。為了掩蓋內幕,司馬昭將成濟兄弟作為“替罪羊”誅殺,誅滅全族。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在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宮廷玩權力角逐的游戲,就如同在權力的祭壇上玩游戲,要么登上權力巔峰,成為被萬人膜拜的皇帝,要么成為任人魚肉的祭品。
本書擷取中國歷史上最驚心動魄的十次宮廷政變,深度解析在權力場上上演的一幕幕跌宕起伏、精彩紛呈的奪權大戲,讓你讀懂歷史的宿命和輪回,讀懂政治的面子和里子,讀懂人性的褶皺和隱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