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只知道成語的大意,卻不知它出自何處,又有什么歷史典故?
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經(jīng)過千萬人的口口相傳,它們深刻雋永、言簡意賅。
建筑會說話將出成語典故系列,今天我們要來說的是——
破釜沉舟
《孫子兵法》所說的“焚舟破釜”雖然也表示誓死決戰(zhàn)的意義,但尚未形成后世常談的典故故事。
破釜沉舟,出自《史記·項羽本紀》,講的是一個關于項羽的歷史故事。
“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zeng四聲),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紛紛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tǒng)治。農(nóng)民起義軍的領袖,最著名的是陳勝、吳廣,接著有項羽和劉邦。
項羽的祖父,是楚國名將項燕。項羽從小死了父親,是在叔叔項梁的照顧下長大的,他從小便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恥。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回咸陽的路上病死。第二年,二世繼位,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起義。項梁和項羽感到為楚國報仇的時機來了,就殺掉了當?shù)氐目な兀偌?000子弟兵,起兵反秦。
過了不久,陳勝被秦將章邯打敗,項梁趕快率領江東子弟兵,渡過長江,向西面前線挺進。一些零散的反秦隊伍,如陳嬰、英布、呂臣等率領的武裝,都紛紛投奔到項梁的隊伍中來,使這支部隊一下子增長到六七萬人。
這時陳王已被叛徒莊賈殺死,張楚政權已經(jīng)四分五裂。在這個緊要關頭,項梁在薛縣(今山東省滕州市南)召開各路起義軍首領會議,商量要公推一個起義軍的首領。
這時候,有個叫范增的70多歲的老頭趕來獻計,他對項梁說:
“秦滅六國,楚最不幸。楚懷王被騙到秦國,死在秦國,楚國人至今懷念著他。您從江東起兵,有很多人前來投奔您,這是因為您家世世代代是楚國的大將,人們希望您恢復楚國。您如果擁立楚懷王的后代為王,就一定能夠號召更多的老百姓。”
項梁覺得范增的話很有道理,就派人四處尋訪楚懷王的后代。沒過多久,大家找到一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這時他才13歲,正替人家當放羊娃。
于是項梁帶領大家把熊心立為楚王,為了順應楚人懷念故國的心情,仍稱他做“楚懷王”。這個消息傳開以后,果然又有很多人趕來參加項梁的隊伍。
項梁把楚懷王安置在盱眙(今江蘇省盱眙縣東北),自己帶兵繼續(xù)西進。他在東阿(今山東省陽谷縣東北)打敗章邯,又在濮陽(今河南省滑縣東北)東面大破秦軍,接著又攻下了定陶(今山東省菏澤市南)。
這時,原先齊、趙、燕、魏等國的舊貴族,也都在自己的土地上立了王,恢復了自己國家的名稱,秦朝的天下眼看要完了。
項梁命令項羽和劉邦帶兵急速西進,殺死了秦朝的大將李由。章邯見形勢危急,趕快請秦朝政府派援軍,偷襲定陶,殺死了項梁。
項梁一死,起義軍的隊伍受到很大損失,項羽、劉邦、呂臣等只好撤退到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一帶,采取守勢。
秦將章邯擊破了楚軍主力后,帶領大軍北渡黃河,攻打當時自稱趙王的趙歇。趙王和他的謀臣張耳、陳余沒有防備秦軍的進攻,一戰(zhàn)就敗,只好退到巨鹿(今河北省邢臺市)固守。
章邯派大將王離和涉間把巨鹿城圍困得如鐵桶一般,秦軍在城外布成了鐵墻般的防線,章邯自己則率領主力運輸糧草,供應王離的圍城大軍。
趙軍被圍困得頂不住了,趕緊派人四處求救,燕齊兩國援趙大軍早就趕到了,但一見秦軍勢力強大,都遠離秦軍駐扎。楚懷王接到趙王求援的書信,趕緊準備援軍,派宋義為上將軍,叫他帶著次將項羽、末將范增北上救趙。
宋義率領大軍由彭城出發(fā),將士們休整了幾個月,聽說要去和秦軍的主力拼殺,宋義是一個膽小怕事、自私自利的小人,他根本就不想到城下和秦軍拼命。
當他走到安陽(今山東省曹縣東)的時候,便號令全軍原地休息,這一住就是40多天,每天在大帳中飲酒作樂,從不提出兵援趙的事。項羽實在忍耐不住,便來見宋義:
“救兵如救火,現(xiàn)在趙王危險,我們應該立即率兵渡過黃河,與趙王來個里應外合,就一定能夠大敗秦軍!”
宋義斜著眼看了項羽一下,慢吞吞地說:
“你哪里懂得兵法的妙用!我們的目標是消滅秦軍,我的主意是先讓秦趙拼個你死我活,我們可以坐收漁翁之利。在戰(zhàn)場上沖鋒打仗,我比不上你,要說出謀劃策,你可就比我差遠了。”
項羽怒哼哼地走出了軍帳。宋義隨即起草了一道命令,公布于全軍說:
“將士們打起仗來應該像虎狼那樣兇猛,可誰要是不服從命令,一概都得砍頭。”這顯然是沖著項羽來的,叫他乖乖地服從命令。
項羽是個火暴脾氣,怎么會咽下這口氣?一天早晨,他全副武裝,大步跨進宋義軍帳,一劍斬下他的腦袋。
將士們聽說殺了宋義,都立刻表示愿意服從項羽的指揮,并擁立項羽代理上將軍一職。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隨后,他率所有軍隊悉數(shù)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后,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后傳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
意思是說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沉入河里,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tǒng)統(tǒng)燒毀。
這就叫破釜沉舟。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在項羽親自指揮下,他們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拚死地向秦軍沖殺過去,殺伐聲驚天動地。經(jīng)過九次的激戰(zhàn),楚軍最終大破秦軍。
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
楚軍的驍勇善戰(zhàn)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zhàn)勝后,項羽于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看項羽。
后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拼死一戰(zhàn),決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