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沒有真正地認識到,我們的古建筑,我們的傳統建筑文化,它的意義和價值所在。我想這個問題解決了,其他的問題應該都可以迎刃而解。”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浙江省文化廳原廳長楊建新表示。
“我的結論就是之所以我們現在還面臨著很多問題,關鍵的一條,我們有沒有真正地認識到,我們的古建筑,我們的傳統建筑文化,它的意義和價值所在。我想這個問題解決了,其他的問題應該都可以迎刃而解。”9月8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浙江省文化廳原廳長楊建新在以“傳承·融合·新生”為主題的2018中國古建筑國際論壇上如此表示。
楊建新談到,自己剛至浙江省文化廳就任時,當時作為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親自拍板,要在西湖邊建設浙江美術館,這個美術館“要穿中式的服裝”。在浙江美術館的建設過程中,楊建新和同事們花了很長時間研究,怎么樣在美術館的建設中間融入傳統建筑的元素。后來浙江美術館是在32個方案里面優選,選擇了建筑設計大師、工程院院士程泰寧先生的作品。程泰寧的設計,在專家組的評審里面,和杭州市民的投票里面都是最高票。因為他的設計把傳統古建筑大屋頂的元素,以及在建筑內部的一些元素,借鑒融合到今天美術館的設計之中,所以程泰寧獲得了高票。
楊建新還談到,在中國第一個文化遺產日2006年的6月10號,習近平同志作為浙江省省委書記特別安排了一次調研。調研后習近平有一個很長的講話,講話里面有兩個非常突出的要點:第一點,我們怎么理解城市化?好多人心目中城市化的進程就是建新拆舊的進程,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傾向。要注意,要防止。第二點,我們正在大規模地推進美麗鄉村的建設,推進新農村的建設。千萬別把新農村建設變成為新村建設,把老房子全都拆掉。楊建新表示,這個講話迄今為止,依然還是有很深的,很強烈的現實指導意義。
楊建新表示,關于傳統建筑的意義和價值,他有五點體會。第一,中國的傳統建筑應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瑰寶和重要載體。在中國的傳統建筑里邊,可以說承載著非常厚重的,古老的中華文化。第二,中國的傳統建筑是中國古代先民們的勞動創造和智慧結晶。它表現了中華民族先民們的勤勞、智慧和超人的創造力。第三,中華傳統建筑是中華民族的風格體現和價值寄托。第四,中華傳統建筑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記憶和歷史呈現。我們的傳統建筑是無聲的歷史,但它又是有形的記錄。第五,中華傳統建筑是今天,特別是在推進城市化的進程中間,和新農村建設中間,重要的歷史借鑒和創新之源。
以下是發言實錄
各位好,非常高興有機會參加這個論壇。從今天這個議題來說,我的專業水平非常有限,但是我還是非常樂意到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關于古建筑保護方面的體會。毋庸置疑,我們的國家在古建筑保護和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弘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毋庸諱言,我們依然面臨著很多的問題。令人憂慮的是在這方面,我們曾經有過很多的教訓和挫折,但是有些已經在糾正、在改進,但是有些依然在重復著犯下同樣的錯誤。比如說,我們到底怎么來看我們的古建筑?它對我們今天來講,它的意義和價值如何?又比如說,我們的古建筑保護面臨著現在這么一個狀況,到底來如何加以解決?我們的文物法,是我們國家在文化領域里面最早的,曾經也是唯一的一部法律。我們在法律的軌道上面,實施古建筑的保護已經有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但是為什么古建筑保護現在依然面臨那么多的問題?又比如說,我們在快速地推進城市化。我們在實施大規模的新農村的建設,在這個進程里邊,我們怎么樣向古人學習,向我們的前輩學習。從古建筑里邊,從傳統建筑的文化里邊,去汲取有益的養分,科學地推進我們的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
作為一個文化工作者,我曾經長期地思考這個問題。我的結論就是之所以我們現在還面臨著很多問題,關鍵的一條,我們有沒有真正地認識到,我們的古建筑,我們的傳統建筑文化,它的意義和價值所在。我想這個問題解決了,其他的問題應該都可以迎刃而解。在這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我親歷的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2003年的1月31號,那天是大年三十。當時作為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到了西湖邊,那天是個下雨天,他是冒雨視察了當時我們浙江美術館的選址,這是一塊非常寶貴的土地。也是我們夢寐以求地,希望在西湖邊上建一個浙江美術館。習近平書記當時親自拍板,確定了在雷鋒塔附近的一塊西湖邊上的寶地,作為浙江省美術館選址,然后在附近馬上召開了座談會。他的拍板非常重要,實現了我們文化人多年的宿愿。在這個座談會上,習書記提出來,這個美術館未來,我覺得應該是穿中式的服裝。現在我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所謂中式的服裝,這個美術館的建設,它的設計、它的形態、它的內涵,應該汲取中國傳統古建筑的文化營養。所以我剛剛那時候到文化廳就任,花了很長的時間,和我的伙伴們一起來研究、消化、理解,什么是中式的服裝,怎么樣在美術館的建設中間,融入傳統建筑的元素。
后來浙江美術館是在32個方案里面優選,我們的建筑設計大師、工程院院士程泰寧先生的作品。他的設計,在專家組的評審里面,和杭州市民的投票里面都是最高票。他把我們傳統古建筑大屋頂的元素,以及在建筑內部的一些元素,借鑒融合到今天美術館的設計之中,所以他獲得了高票。有意思的是,我們美術館建設之前,奧運會鳥巢的設計者德麥隆先生,親自趕到杭州跟我們談,他的愿望是這個美術館應該由他設計,他說我可以無數遍地改,一直改到你們滿意。我說中國傳統建筑的精神,它的元素,你理解嗎?怎么把它弄到浙江美術館的設計中間?他承認,他說我不太懂,但是沒問題,我可以請教我的中國朋友們。當然,后來我們還是婉拒了,有很多的原因,其中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浙江美術館建好的第二年,法國著名設計家保羅安德魯先生提出,一定要見一見當地的文化行政長官,后來我在我的辦公室里跟他會見。他說他非常感慨,他說在中國,有最優秀的設計家能夠設計這么好的作品。他說我第一次到杭州,我還不知道中國有這么一個美麗的城市,他的愿望就是希望在杭州的西湖邊,同樣給他一塊地,讓他來創作一個作品。他曾經還設想,他說我想把我的創作回顧展,放在你的浙江美術館。當時我在辦公室跟他討論,當下中國的建筑,怎么樣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時代的建筑中間,我說這是我們的希望所在。
第二個故事,2006年的6月10號,那天是我們中國第一個文化遺產日,也是習近平同志,他作為浙江省省委書記,他在那天特別安排了一次調研,我們跑了一整天,就是圍繞著文化遺產的保護,包括古建筑的保護,調研結束的時候,我們是在文瀾閣的修繕工地旁邊開了一個座談會。當時我是主匯報,我把我們文物工作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向他做了詳細地匯報。聽完匯報以后,他有一個很長的講話,時間關系,在這里不能展開,但是我帶來了。他的講話里面有兩個非常突出的要點:第一點,我們怎么理解城市化?他這番話是2006年的6月10號講的,他說到了2010年,浙江省的城市化率要達到60%。他說你們怎么理解城市化?好多人心目中城市化的進程就是建新拆舊的進程,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傾向。他說我們要注意,要防止。第二個觀點,他說我們正在大規模地推進美麗鄉村的建設,推進新農村的建設。他說請注意,千萬別把新農村建設變成為新村建設,把老房子全都拆掉。他這兩個觀點在會上反復地強調,我至今記憶猶新。他的講話,后來很長時間,指導了浙江省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他的講話迄今為止,依然還是有很深的,很強烈的現實指導意義。
我想我們所有的錯誤,我們所有的教訓,我把它歸之于,我們對傳統建筑,對古建筑文化的認知,還沒有真正地到位。我們怎么來理解傳統建筑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我的體會有五點,我報一報題目。
第一,中國的傳統建筑應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瑰寶和重要載體。在中國的傳統建筑里邊,可以說承載著非常厚重的,古老的中華文化。它是農耕時代,中華民族先人們生活方式的集中體現。可以說,我們傳統文化里邊,我們的儒學、道學、佛學,傳統的倫理道德,包括孝悌之道、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的理念等等,在中國的傳統建筑里面,都得到了非常充分地、淋漓盡致的展現。
第二,中國的傳統建筑是中國古代先民們的勞動創造和智慧結晶。它表現了中華民族先民們的勤勞、智慧和超人的創造力。它的營造的范式,它的手工技藝,可以說達到了古代時候人類的最高水平,可以說是美輪美奐。
第三,中華傳統建筑是中華民族的風格體現和價值寄托。它的多姿多彩,充分地體現出中國民族眾多,地大物博的特點,展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和群體個性。同時,在這些建筑中間,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它的美好愿景,趨利避兇、吉祥如意等等,這也在中國傳統建筑里面得到了充分體現。
第四,中華傳統建筑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記憶和歷史呈現。我們的傳統建筑是無聲的歷史,但它又是有形的記錄。是中華文明史的實證,這些古建筑,可能某種意義上,比很多文獻資料還要重要。文獻資料是人們的書寫,人們的記錄,它有人們的主觀意念在里面,而這些客觀建筑真實地再現了我們的歷史,它是我們文化自信的現實依據、客觀依據。
第五,中華傳統建筑是今天,特別是在推進城市化的進程中間,和新農村建設中間,重要的歷史借鑒和創新之源。它的營造范式、手工技藝、生態系統,它的創新的理念,對今天來講是非常寶貴的資源。我們應該向我們的先輩們致敬,應該非常謙卑地向我們的古人學習,把這些有益的非常重要的文化元素吸收到今天的城市化建設中間和新農村建設中間來。這一點,我們政府的決策者們、文化工作者們,我們的規劃設計專家們是需要非常努力地去踐行的,我就說這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