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球,史稱“擊鞠”“擊毬”“打毬”,是騎在馬背上用長柄球槌拍擊木球的一種體育形式。騎馬擊鞠的運動是唐代時從西藏傳入的。也有人認為,馬球最早源于公元前525年的波斯(今伊朗),后傳入中國。三國時曹植的《名都篇》中有詩曰:“連騎擊鞠壤,巧捷推萬端”,說明至少在漢末馬球已經存在了。
據文獻記載,唐代的歷朝皇帝如中宗、玄宗、穆宗、敬宗、宣宗、僖宗、昭宗都是馬球運動的提倡者和參與者,天寶六年(747年),唐玄宗專門頒詔,令將馬球作為軍隊訓練的課目之一。
唐玄宗后,唐穆宗李恒也是個超級馬球迷。唐穆宗在位期間“宴樂過多,畋游無度”,“不留意天下之務”。穆宗從26歲繼位開始,就縱情享樂,毫無節制。
這樣的日子,直到822年,唐穆宗才有了收斂,原因是他有一次在禁中與宦官內臣等打馬球時發生了意外。游玩中有一位內官突然墜馬,如同遭到外物打擊一樣。由于事發緊急,穆宗十分恐慌,遂停下來到大殿休息。就在這一當口,穆宗突然雙腳不能履地,一陣頭暈目眩,結果是中風,臥病在床。
穆宗中風以后,身體一直沒有康復,824年正月二十二日駕崩于他的寢殿,時年30歲。
唐穆宗死后,唐敬宗李湛繼位,李湛對馬球更加癡迷。
李湛在位期間,奢侈荒淫,沉迷擊鞠(古代馬球),喜歡半夜在宮中捉狐貍(打夜狐),史稱“視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進見”。
敬宗不僅自己喜歡打馬球,還要禁軍將士、三宮內人都要參加。826年六月,他在宮中舉行了一次體育盛會,馬球、摔跤、散打、搏擊、雜戲等,項目很多,參加者也很踴躍。最有創意的是敬宗命令左右神策軍士卒,還有宮人、教坊、內園分成若干組,騎著驢打馬球。因為敬宗興致很高,一直折騰到夜里一二更方罷。
826年,敬宗又一次出去“打夜狐”,還宮之后,興致昂然,又與宦官劉克明、田務澄、許文端以及擊球軍將蘇佐明、王嘉憲、石定寬等二十八人飲酒。敬宗酒酣耳熱,入室更衣,此時大殿上燈燭忽然熄滅,劉克明與蘇佐明等同謀將其害死,年僅18歲。
唐代最末一個皇帝唐昭宗李曄,甚至在被逼遷都洛陽,六軍都已逃散的情況下。仍將十幾個馬球選手帶在身邊,不忍舍棄。由此可見,打馬球在唐代發展到了何等狂熱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