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乡下乳妇奶水在线播放,四房播播五月天

 
 

千年前發生緊急戰亂,如何及時且快速的聯絡對方?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18-10-02 07:08:05
核心提示:手機已經成為快捷的通訊方式,越來越融入人們的生活中,成為我們必不可少的常用工具了。現代人對手機的依賴程度可以說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癡迷狀態,手不離機,機不離手,隨時隨地接受消息,親人朋友之間的問候和行蹤都可以通過手機,以及相關的在線聊天工具隨時傳達。

  手機已經成為快捷的通訊方式,越來越融入人們的生活中,成為我們必不可少的常用工具了。現代人對手機的依賴程度可以說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癡迷狀態,手不離機,機不離手,隨時隨地接受消息,親人朋友之間的問候和行蹤都可以通過手機,以及相關的在線聊天工具隨時傳達。


  然而在古代,特別是千年前的古人,他們不要說電話,就是電報也是近代的產物,古人之間的通訊方式根本不可能靠這些來完成,那么他們到底是靠什么來聯絡呢,尤其是戰爭年代,隨時隨地都會發生沖突,這時的軍情就尤其重要,而聰明的古人也自有一套自己的通訊方式,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古人的緊急聯絡方式都有哪些呢?


烽火


  烽火


  說起烽火,有個很著名的典故叫“烽火戲諸侯”,說得是周幽王為博得妃子褒姒一笑,不惜點燃烽火臺上的烽火,各路諸侯誤以為匈奴來侵犯,紛紛趕來救援的故事。


  烽火,是古代軍情報警的一種措施,唐宋稱作烽火臺,明代則一般稱作煙墩或墩臺。烽火臺一般相距十來里左右,守臺士兵發現敵人來犯時,立即于臺上燃起烽火,鄰臺見到后依樣隨之,這樣敵情便可迅速傳遞到軍事中樞部門。


  烽火是一種簡單而且快速的通訊方式,很適合平原或山區一帶應用,抗日戰爭時期,鄉親們為了防止鬼子偷襲,在山頂放置消息樹,看到敵人后就放倒以警示周邊的百姓。這一點正是借鑒了烽火的作用吧!


飛鴿


  飛鴿


  飛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信鴿,所謂的飛鴿傳書就是古人利用飛鴿識主和戀家的特點,再加上信鴿超長的飛行能力和驚人的記憶力,從而把一些重要的信件或情報綁在鴿子腿上,讓信鴿來互相傳遞的一種便捷通訊方式。


  據《山海經》記載:西王母的身邊有三只青鳥,它們能夠飛越千山萬水傳遞信息,給人間播撒幸福和快樂。傳說西王母曾給漢武帝劉徹寫過信,當時就是派青鳥把信送到漢武帝的手中。后人便利用鴻雁這種鳥進行相互之間的聯絡,逐漸就演變成了飛鴿傳書。


模塘古驛亭

 

  驛卒


  驛卒是古代傳遞政府公文的人,一般又稱為“郵子”、“驛夫”,也就是現代的郵差。一旦遇上公文上有“馬上飛遞”字樣時,就是八百里加急文書,這個是必須要高度重視的,驛卒要騎快馬,以每天四百到八百里的速度進行傳遞,保證急件安全快速到達目的地。


  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為方便四下里聯系,古代西周時已經產生了郵驛傳命的制度。唐朝時“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到清代驛站制度更加完備,全國驛、站、塘、臺計為1785處,驛道四通八達,從京師通到各邊遠地區。驛卒也為古代通訊事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代還有其它的許多通訊方式,諸如魚傳尺素、黃耳傳書、竹筒傳書以及信號旗等等不一而足,但是主要的通訊方式也無非是以上三種吧!


 

本文標題: 千年前發生緊急戰亂,如何及時且快速的聯絡對方?

本文鏈接: http://www.china7501.com/news/show-5992.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關于本網站所有圖片以及內容頁面中的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陸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圖文
點擊排行
項目策劃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雅江县| 泾阳县| 绥阳县| 长垣县| 肥城市| 台南市| 清水河县| 临夏市| 贵阳市| 资阳市| 西安市| 长葛市| 金堂县| 元朗区| 高陵县| 六枝特区| 大宁县| 长宁区| 星座| 兴安县| 西宁市| 聂拉木县| 汉源县| 汤阴县| 雷州市| 若羌县| 洛浦县| 泰宁县| 墨玉县| 永和县| 津市市| 凤冈县| 拉孜县| 宜川县| 响水县| 兰考县| 郑州市| 无为县| 海晏县| 枣阳市| 壤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