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指上古的黃帝;“老”,指春秋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后世道家奉為始祖。‘黃老”,也稱黃老學說,古代一種思想流派。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
《史記·孝武本紀》:“會竇太后治黃老言,不好儒術,使人微伺得趙綰等奸利事,召案綰、臧,綰、臧自殺,諸所興為者皆廢。后六年,竇太后崩。其明年,上征文學之士公孫弘等。”
唐韓愈《原道》:“黃老于漢,佛于晉、魏、梁、隋之間。”
宋陸游《古風》詩之一:“少年慕黃老,雅志在山林。”
黃老思想
黃老思想是中國戰國時的哲學、政治思想流派,是黃帝學派和老子學派的合稱,黃老思想尚陽與老莊尚陰相對。尊傳說中的黃帝和老子為創始人,故名。黃老之學始于戰國盛于西漢,尊崇黃帝和老子的思想,黃老學派并兼采陰陽、儒、法、墨等諸家觀點而成。《史記·樂毅列傳贊》稱其代表人物有河上丈人、安期生等。黃老之學繼承、發展了老子“道”的思想,認為“道”作為客觀必然性,“虛同為一,恒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見其形”。
黃老思想主要就是漢初的統治思想,即“休養生息”。
黃老學派
黃老之學是黃帝學派和老子學派的合稱,除老莊之學之外道家的最大分支,學派思想尚陽重剛,戰國中期到秦漢之際,黃老道家思想極為流行,其既有豐富的理論性,又有強烈的現實感。該流派尊傳說中的黃帝和老子為創始人。
作為一種哲學思想,黃老之術形成于東周戰國時代。但是,作為一種廣為流傳的社會思潮,則是在齊國稷下與魏國時期,這一派的代表們尊崇黃帝和老子的思想,以道家思想為主并且采納了陰陽、儒、法、墨等學派的觀點。黃老學派思想發展主要分為兩大主題:技術發明和政治思想,以形而上本體的道作為依據,結合形而下的養生、方技、數術、兵法、謀略等等,具有極強目的性、操作性。
在西方,黃老道家常被稱為“目的性的道家”(purposiveTaoism)或“工具性的道家”(instrumentalTaoism)。從內容上看,黃老之術繼承、發展了黃帝、老子關于「道」的思想,他們認為「道」是作為客觀必然性而存在的,指出「虛同為一,恒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見其形」。在社會政治領域,黃老之術強調「道生法」。認為君主應「無為而治」,「省苛事,薄賦斂,毋奪民時」,「公正無私」,「恭儉樸素」,「貴柔守雌」,通過「無為」而達到「有為」。上述主張在漢朝初期曾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結果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文景之治」的盛世。到東漢時,黃老之術與新產生的讖緯之說相結合,就逐漸演變為自然長生之道,對道教的形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黃老之術與漢初社會
任何一個時代的統治思想都是統治階級的思想。在相繼消滅了專制集權的秦王朝和企圖返回到戰國諸侯并立時代的項羽勢力之后,究竟采取何種思想進行統治以穩妥地解決一系列現實問題,就成為擺在劉邦及其統治集團面前的重大問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秦王朝推行法家路線,大搞嚴刑酷法,推行思想專制,最終導致二世而亡。從亡秦的廢墟中沖殺出來的劉邦集團對這一深刻教訓有著切身的感受,這就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按照法家的政治思想來治國理政。而劉邦集團大多來自社會下層,“方其鼓刀屠狗賣繒之時,豈自知附驥之尾,垂名漢廷,德留子孫哉”(《史記·樊酈滕灌列傳》),因而對儒家治國的高深理論也不可能產生濃厚的興趣。劉邦本人盡管沒有完全排斥儒學,但儒生的信而好古、脫離現實、高自標置也令其厭惡。這時,惟有主張清靜無為、以柔制剛、以靜制動、以退為進、以守為攻、刑德相輔的黃老之術比較切合劉邦集團的需要,能夠為漢初統治者提供最合理、最有效的統治手段和制定政策的理論依據。
黃老之術最初是作為戰國諸子中的一個學派而存在的。到了漢初,由于它切合漢初政治的需要,在社會政治領域,黃老之術強調“道生法”,主張“是非有,以法斷之,虛靜謹聽,以法為符”。認為君主應“無為而治”,“省苛事,薄賦斂,毋奪民時”“公正無私”,“恭儉樸素”,“貴柔守雌”,通過“無為”而達到“有為”。上述主張在漢初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由是出現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東漢時,黃老之術與讖緯之說相結合,演變為自然長生之道,對道教的形成產生了不少的影響。
哲學主張
與古代西方的原子論不同,古代中國流行的是元氣論。根據這種學說,萬物都是由元氣或者精氣組成的,元氣或者精氣聚在一起,就是有形的東西;散開來就成為了無形的東西。而黃老道家首先提出了元氣和精氣這兩個概念,并對其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另外,黃老道家繼承了老子觀點,認為萬物的主宰是虛靜的道,而且正因為道是虛靜的,所以才能因順萬物,成為萬物的主宰。
社會政治主張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競爭加劇。為了因應這種局勢,黃老道家首先提出了法、術、勢、利、力等概念,使先秦學術擺脫了理想主義的窠臼,開始走上了現實主義的道路。在此基礎上,黃老道家又提出了道生法的主張,不但解決了法律本身合法性的問題,還為道家治世開辟了道路。另外,黃老道家還提出了因天循道、守雌用雄、君逸臣勞、清靜無為、因俗簡禮、休養生息、依法治國、寬刑簡政、刑德并用等一系列的政治主張,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政治學的精華。除此之外,黃老道家還提出了天下為公和用法律來約束君權的主張,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專制政治的反思和批判。
養生之道
黃老道家主張治身治國,試圖將治身和治國緊密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