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大規模的戰役,幾萬人馬竟擊退了聲勢浩大的百萬大軍,不僅改寫了中國的歷史,也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跡。
這場戰役是著名的淝水之戰,其中有一個著名的歷史典故叫做——
草木皆兵
這個典故是出自《晉書·苻堅載記》,形容在人非常驚慌的時候,稍有一點風吹草動都恐懼緊張,疑神疑鬼。
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淝水一戰,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前秦鼎盛時的疆域
公元4世紀下半期,前秦皇帝苻堅統一了北方黃河流域。符堅因此躊躇滿志,欲圖以“疾風之掃秋葉”之勢,一舉蕩平偏安江南的東晉,統一南北。
公元383年,前秦投入兵力80多萬,而東晉不過區區8萬人馬,實力懸殊是顯而易見的。按理說,占有壓倒性優勢的前秦帝國,打敗晉軍,統一全國是毫無懸念的。但結局卻出乎人意料。
苻堅發動這場戰爭之初,在秦國內部支持者就很少,包括皇后皇太子在內的多數人都是持反對的意見,紛紛勸阻苻堅放棄這次軍事冒險計劃。
然而此時好大喜功,輕敵自大的苻堅不顧群臣和皇族成員的反對一意孤行。苻堅命他的弟弟苻融率領步騎聯合部隊二十五萬,擔任先鋒。
苻堅親率步兵六十萬、騎兵二十七萬的主力部隊,隨后續進,總兵力接近百萬。大軍從長安出發,直指東晉邊境重鎮壽陽(安徽壽縣),拿下東晉首都建康(南京),志在必得。
消息傳到江南,東晉朝野上下人心惶惶,緊急任命謝石(謝安弟)為征討大都督,謝玄為前鋒都督,率謝琰(謝安子)、桓伊等八萬人拒敵,另派胡彬率水軍五千人增援壽陽。
此時晉朝內部權力斗爭趨于緩和,自從掌握軍權的桓溫去世后,王謝兩家大族跟桓氏家族達成某種和解。在東晉朝廷中,有了這樣不成文的規定:
兵權仍歸桓氏家族執掌,而行政權大權讓給王謝兩家,誰也別想著一家獨大,稱王稱帝,司馬家皇帝這塊神主牌位不能推到。所以說,此時的晉朝高層還是能和衷共濟,渡過重重危機的。
在前秦大軍壓境之際,謝安的侄子謝玄受命出師,桓沖怕建康兵力不足,要派三千精銳東下支援,謝安卻不發兵,桓沖內心焦急異常,氣得桓沖沒有辦法,他說:“謝安盡派些沒有經過風浪的年輕人去御強敵,我們的國家遲早要葬送在他的手里!”
而此時秦軍節節勝利,秦陽平公苻融等攻占壽陽,擒獲守將徐元喜等。而趕去增援的胡彬得知此訊只好退守峽石(今壽縣西北),不久糧道又被秦軍阻斷,因此晉軍前線更吃緊。
這讓苻堅更加輕敵了,以為晉軍嚇破膽了,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竟派曾是戰敗被俘的晉將朱序到晉營勸謝石等投降。朱序對東晉有著深厚的感情,身在曹營心在漢。
他到了晉營給謝石等人帶去了很多重要的情報,并出主意說:
“如果等到秦國的大軍趕到,確實難以抵抗,應該乘敵人兵力還沒有全部集中的時候,從速進軍,只要打敗了他們的前鋒,挫動敵人的銳氣,那么兵敗如山倒,就能很容易打敗秦軍了?!?/span>
本來謝石心中膽怯,只想打消耗戰,但朱序帶來的情報讓他改變了主意。于是派北府兵名將劉牢之率領精兵五千人,先對洛澗的秦軍發起突然襲擊。
守在洛澗的秦軍,不是北府兵的對手,勉強抵擋一陣,就潰不成軍了,這一戰消滅了一萬五千秦軍。
洛澗大捷,大大鼓舞了晉軍的士氣。謝石、謝玄一面命令劉牢之繼續援救硤石,一面親自指揮大軍,乘勝前進,直到淝水東岸。于是,把人馬駐扎在八公山邊,和駐扎壽陽的秦軍隔岸對峙。
苻堅和苻融一起登上壽陽城頭,從上面觀察淝水對岸的情況。苻堅在城樓上一眼望去,只見對岸晉軍一座座的營帳排列得整整齊齊,手持刀槍的晉兵來往巡邏,陣容嚴整威武。
再往遠處看,對面八公山上,只見八座山峰連綿起伏,隱隱約約不知道有多少晉兵。其實,八公山上并沒有晉兵,不過是苻堅心虛眼花,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作是晉兵了。
隨著一陣西北風呼嘯而過,山上晃動的草木,就像無數士兵在運動。苻堅頓時面如土色,驚恐地回過頭來對苻融說:“晉兵是一支勁敵,怎么能說它是弱兵呢?”
苻堅的輕敵之心有所收斂,他對弟弟苻融道:“晉軍比我們想象的要強,看來這個仗也不是很容易打!”雖然苻堅覺得,拿下東晉有一定的難度,但還是按照原計劃進軍。
秦軍直逼淝水,在岸邊列陣。兩軍對峙時間一長,就會對晉軍不利。于是,謝玄用激將法讓苻堅后撤,以便讓晉軍渡過淝水,決一死戰。
秦軍將士當然不同意,但是苻堅昏了頭,竟然同意了,他說:“略退幾步有什么關系,等到晉軍渡到半途,我們派騎兵攻擊,還怕打不贏他們?”
半渡而擊之本來也是一條不錯的計策,但是苻堅又哪里知道,晉朝的降將朱序等人根本就是奸細。
約定渡河的時刻到了,苻堅一聲令下,苻融就指揮秦軍后撤。謝玄率領八千多騎兵,趁勢飛快渡過淝水,向秦軍猛攻。
此時,朱序又乘機大喊:“秦軍敗了!秦軍敗了!”秦軍都信以為真,全軍恐慌,陣腳大亂,爭先恐后開始逃跑,這樣小小的一場混亂導致整個戰爭的失敗。
晉軍趁機收復壽陽,繳獲苻堅乘坐的云母車及大批器械、軍資、珍寶、牲畜等,并俘虜了前秦的淮南太守,這一戰終使苻堅一統天下的宏愿成為泡影,讓偏安的東晉朝廷得以保住東南半壁。
這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淝水之戰后,前秦瓦解,北方又重新分裂。
苻堅,因為太驕傲了,不聽勸告,所以才會讓東晉以少勝多,最終斷送了整個前秦王朝。
有時候,我們不要一昧的自作主張,也可以聽聽別人的意見,理性地看待問題,不要因為一時沖動而耽誤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