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長,官師(百官或官吏之長)和長者?!俄n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師長教之弗為變?!焙笥脼閷處煹淖鸱Q。
師傅,教師的通稱,如對東宮太子的老師稱為太子師傅。《谷梁傳·昭公十九年》:“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苯癯S脼閷W徒對傳授技藝的業師的尊稱,也用作對有生產技能的工人的尊稱。
師父,對教師的尊稱,含教師如父之意。南唐尉遲《中朝故事》:“某乍到京國,未獲參拜所有高手,在此致此小術不行,且望縱之,某當拜為師父。”
師資,先秦時代對教師的尊稱?!洞呵锕攘簜鳌窏钍縿资瑁骸皫熣呓倘艘圆患?,故謂師為師資也。”今指能勝任教師職務的人才。
宗師,稱受人尊重、奉為師表的人,掌管宗室(帝王的宗族)子弟的訓導工作?!逗鬂h書·朱浮傳》:“尋博士之官,為天下宗師?!?/span>
經師,漢代以經學教授學生的學官,后來指傳授經學的教師。《漢書·平帝紀》:“郡國曰學,縣、道、邑、侯國曰校,校、學置經師一人?!?/span>
老師,原意指年老而資深的學者。宋、元時稱地方小學教師為老師。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詩:“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兒,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爆F為對教員的尊稱或泛稱有某種特長、值得學習的人。
女師,古代教育婦女的女教師?!对姟ぶ苣稀じ瘃分械摹把愿鎺熓稀?,毛傳:“師,女師也。古者女師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span>
講師,古代尊稱講解經籍的教師為講師。今為高等學校中高于助教、低于副教授的教師職稱。
博士,稱教師為博士始于戰國,秦、漢相承。漢武帝時,設五經博士,此后博士專掌經學傳授。唐置國子、四門等博士,明、清時也有國子博士。《史記·循吏列傳》:“公儀休者,魯博士也,以高弟為魯相。”今指學位的最高級別;也指取得這一學位的人。
夫子,古代稱大夫(官職)為夫子。孔子曾為魯大夫,故其弟子也稱孔子為夫子。后來用夫子尊稱教師?!墩撜Z·子張》:“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先生,對教師的尊稱,《禮記》鄭玄注:“先生,老人教學者。”《孟子·告子》注:“學士年長者,故謂之先生?!表n愈《進學解》:“國子先生晨入太學?!?/span>
教授,學官名,宋代始為教師的稱謂。除宗學、律學、醫學、武學等置教授傳授學業外,各路、州、縣學均置教授,用經術行義教導諸生,并掌學校課試等事。今作為高等學校教師最高一級的職稱。
助教,始于晉,協助博士授學生經學。后來國學中均設經學助教,稱國子助教、太學助教等。現為高等院校教師的初級職稱。
學官,漢代尊稱太學教師為學官,又稱教官,主持學校教育工作?!妒酚洝と辶謧餍颉罚骸肮珜O弘為學官。”
學長,對主持學習事務的教師的敬稱,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三:“乃命耆(張耆)為學長,張景宗觀察為副學長?!焙髞恚皩W長”也用作對比自己年長或比自己年級高的同學的尊稱;也用于尊稱一般同學。
學正,宋、元、明、清國子監所屬教師。其職務是協助博士教學,并做訓導工作。元代路、州、縣學及書院設學正,明、清州學設學正,負責教育生員。
祭酒,原來指祭祀或宴會時,由年高望重者舉酒祭神,為一種榮譽。漢武帝設五經博士,首席稱博士仆射,東漢改為博士祭酒,于是祭酒就成為官學中教師的稱謂。西晉改為國子祭酒,主管國子學或太學。隋以后稱國子監酒,為國子監的主管者。
監學,清末中學以上學堂設監學官,稱教師為監學或學監,負責考察學生出入、功課勤惰和起居生活等工作。
司業,官名,兼教公卿大夫等貴族子弟,故后世用作教師稱謂。隋朝始設國子監司業,幫助祭酒教授生徒。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有司業、博士為之師?!边@里的司業就是明代國子監中的教師稱謂。
函丈,《禮記·曲禮上》:“若非飲食之客,則布席,席間函丈。”鄭玄注:“謂講問之客也。函,猶容也,講問宜相對。容丈,足以指畫也?!睍谐S米鲗熼L的敬稱,猶言講席。黃宗羲《與陳乾初論學書》:“自丙午奉教函丈以來,不相聞問,蓋十有一年矣?!?/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