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錫伯族原居東北地區,乾隆年間清廷征調部分錫伯族西遷至新疆以充實當地。今錫伯族多數居住在遼寧省(70.2%)和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和霍城、鞏留等縣,在東北的沈陽、東港、開原、義縣、北鎮、新民、鳳城、扶余、內蒙東部以及黑龍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過去,錫伯族家庭中男性長輩具有極大的權威和權力。生產安排、財產的支配、婚姻大事、應征服役等,都必須服從父親的意志。子輩不得在長輩面前抽煙喝酒,晚上就寢時也要等待父輩上炕后方可同屋就寢。在兄弟之間,長子擁有極高權力,遵奉“長兄如父”的觀念。爺輩、父輩離世后,家庭成員都要服從長兄的意志。
家規嚴格,比如“托庫里氏”家規中規定:身為長輩,不可依其長輩身份,對其子弟、子孫專橫跋扈;身為下輩,不知敬老敬上,或不聽規勸、行盜竊者,家長對過錯者鞭笞10鞭,倘依然不改,倍加懲罰。“鄂爾克勒氏”家規中規定:乘車或騎馬相遇長者,身為子弟,不下車馬或視而不拜者,扇30巴掌。在公共場合嘴叼煙卷、趿拉鞋履、商聲喧嘩、頂撞長輩者,鞭笞20皮鞭。長輩違章,則罰羊只祭祖;于輩違章,則笞15皮鞭?!皥D木爾齊氏”家規中規定:拋棄父母、不孝順父母、不養活妻子兒女、長期在外流浪不歸家者,召開氏族會議嚴懲示眾。
錫伯族的服飾具有鮮明的歷史特點。元朝時,受蒙古族的影響,男人服飾為騎馬射箭的方便,穿左右開衩的滾邊長袍,束大布腰帶,頭戴圓頂帽,腳穿長筒靴。到了清代,錫伯族的服飾吸收了滿族服飾的優點,男性喜歡穿青、藍、棕、黑色布料服飾,以長袍、馬褂為主,婦女以旗袍為主。清朝覆滅后,錫侗族的服飾多元化。
年輕婦女除了穿傳統的旗袍外,還穿色彩艷麗的連農裙、各式裙子、高領短大衣、毛料大衣等。老年男女仍然喜歡穿長袍、馬褂、夾克衫等,穿h襪繡花鞋,扎褲腳。錫伯族的頭飾很有特點,樣式較多。有頭巾、蓋頭、笠帽、氈帽、禮帽、韃子帽、黑絨帽、鴨舌帽、虎頭帽、風領帽、船形帽、草帽、涼帽等等。
飾品受多民族影響,多姿多彩。頭飾有金、銀、珊瑚、翡翠簪子等,根據季節變化而變化。鮮花有三種戴法,大花戴在中問,中花戴在兩邊,小花戴成斜線。耳環、荷包、項鏈、手鐲等是必備飾品。一般扎布腰帶,平時扎寬布黑腰帶,本命年扎紅色腰帶。足飾體現了錫伯族的特點,有骨串、腳鐲、腳鏈等。骨串用狍予等動物骨打磨成圓球形狀,用繩穿成串,戴在腳脖子上。錫侗族年輕婦女非常愛美,有染腳趾的習慣,顯示出其特有的美感。
錫伯族的建筑有悠久的歷史。近代開始出現磚瓦住宅,雕刻藝術逐步發展成熟。錫伯族的磚木結構住房,窗臺以下壘(包)磚,屋檐磚封,常見有磚雕作品,甚至用各種圖案配漆描金彩繪,富麗堂皇。在房屋建筑、門牌匾額、家具、生產:生活用具和武器上,木刻圖案形式多樣,大放異彩。比如,錫伯族人字頂房屋很寬敞,房檐前仰一米左右,窗戶很大,一間房子一般有四五扇窗戶,窗戶芯都由小格木條組成,小巧而多彎曲,每格木條連接處都刻有精致的小蓬花圖案。門框、屏風上也雕刻有各種精美的圖案。鐵雕藝術頗有特色。
門牌額周邊飾有鐵雕花:鐵鐘卜而鑄刻有各種花紋和錫伯、漢文書法文字;弓箭、刀劍上面刻有各種紋樣和文字標記:鐮刀、鋤頭等生產工具上也雕刻有各種紋飾:特別是馬鞍具上的雕刻極有特點,將鐵雕和木雕融為一體。
錫伯族家家有疊被格的習慣。被褥白天都疊放在南北炕梢的炕柜上,疊得十分整齊,并且顏色搭配得當。被褥下面有高半尺左右高的搪板,搪板前掛有用彩色布條或彩色刺繡做的被搭一條,叫“被格搭”。每逢春節,年輕媳婦都著意疊被格,一定要疊得整齊美觀。到各家拜年的年輕婦女,都特意觀察被格疊得是否整齊美觀,這被賦予爭艷夸富的特殊含義,也由此衡量年輕婦女是否心靈手巧。
錫伯族的民問圖案藝術風格多樣、造型優美、色彩絢麗,表現出北方民族的獨特風格。圖案藝術作品廣泛應用于建筑、服裝、雕刻、裝飾及生產生活用具上。這些圖案大都以自然景物為表現對象,樸素自然,天然渾成,形成一個個精巧的圖案紋樣。圖案主要有立體圖案和平面圖案兩大類。立體圖案主要表現在建筑、石木雕,以及水柜、桌椅上。
一類是深地淺花,花在后,光色在前,主要紋樣采用明色,如建筑平面、柜面、帷帳等,多用大紅、深紅色,紋樣、寫實圖案藏匿于底色之中,色差明顯;另一類是淺地深花,花在前,光色在后,紋樣采用不同程度的暗色,主紋樣色度不十分明顯,多用于床單、衣罩、枕套、窗簾上。比如新婚用枕頭上的圖案紋樣大多以花鳥為題材,采用擬物化的手段把花草變得像鳥蟲,叉把鳥蟲變得像花草。平面圖案包括單獨紋樣和連續紋樣兩種,單獨紋樣又包括適合紋樣、角隅紋樣、連續紋樣等,角隅紋樣、連續紋樣只能用于邊角、衣邊等上面。
錫伯族建房一般選擇地勢高處選址,注重防洪、防潮。建房前請懂風水的長者指點。忌諱房屋迎著水渠,房院圍墻忌諱梯形,更忌諱前寬后窄。選完房址后,還要祭祖,以求保佑。門窗的做工比較講究,都嵌有各種圖案的盤腸等。
【都永浩】朝鮮族,1984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學院,黑龍江省民族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黑龍江省少數民族古藉整理辦公室主任。長期從事民族問題和民族學研究。出版、發表多部專著和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