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當紅小花結婚官宣后,成為了一大熱點,粉絲的表現也是頻頻上熱搜。有熱烈祝福的,有含淚祝福的,也有脫粉的,好不熱鬧....
當今明星擁有一大批“粉絲”,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為成千上萬人的討論焦點和模仿典范,這已成為現在社會上的一大風氣。
不過,這種風氣可不是當代的現象,實乃古已有之。在古代,不少名人也擁有“粉絲”,而且狂熱程度不亞于現代人。
古代追星并不只是追逐歌者和帥哥,古代最大的明星群體,就是文人墨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代名人與粉絲的故事。
杜甫
杜甫一生都是李白的頭號大迷弟,他給李白寫過的詩,可考證的就有15首。
諸如《贈李白》《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天末懷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韻》等等。
從詩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杜甫的一生,就是吃飯睡覺寫李白......
杜甫
但李白身邊卻有無數好朋友,比如孟浩然、賀知章、汪倫等等,給杜甫寫的詩只有一首。
杜甫用盡一生在粉李白,但杜甫自己的粉絲團也很強大,張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張籍是唐朝著名詩人,代表作有《秋思》《節婦吟》。據馮贄《云仙雜記》記載:“張籍取杜甫詩一帙,焚取灰燼,副以膏蜜頻飲之,曰:‘令吾肝腸從此改易。’”
他將杜甫的詩集焚燒成灰燼,加入膏蜜,每頓必飲,朋友問他為啥要吃,張籍說:“吃了杜甫的詩,我便能寫出和杜甫一樣的好詩了!”
這則故事充分凸顯了作為“粉絲”的張籍對詩圣杜甫的崇拜。
張籍后來成為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積極支持者和推動者,其詩多反映社會現實,同情人民疾苦,可謂杜甫詩歌的嗣響。
但后來張籍取得的成就,也絕不是靠吃啥補啥得來的,而是經過艱苦努力獲得的。
李白
李白有一個“鐵桿級”粉絲,此人叫魏萬,家住河南的王屋山。
為了一睹偶像風采,魏萬從王屋山出發,一路追到浙江天臺山,可惜每次都是他剛到,就被告知李白已經走了。
魏萬跋涉三千里,歷經半年,終于在江蘇揚州見到了李白。
他淚流滿面,跪倒在地,雙手捧上自己花了一年時間寫成的《金陵酬李翰林謫仙子》。
李白深受感動,投桃報李,一氣呵成寫下《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并序》,回贈魏萬,鼓勵這位年輕人。
在交通條件不發達的唐朝,跋涉千里,是何等的艱難,可見他對李白愛得多深。
李白
李白的粉絲,還有一個粉絲叫汪倫,也是他的好朋友。
李白當時很出名,因為當時寫的詩,膾炙人口,許多人都知道李白有“酒仙”的稱號,汪倫又對他十分仰慕。
汪倫曾經在安徽黃山地區做過縣太爺。也就是咱們口中說的縣令,等到后來到歲數了,該退休了,就搬到了桃花潭居住。
唐朝天寶年間,汪倫聽說李白在自己的叔父李冰陽家里做客,于是趕快寫信,邀請李白到自己家中游玩。汪倫寫道,此處有十里桃花,此處有酒店萬家。
李白是一個愛飲酒的詩人,一定要去見識一番。可是到了之后,卻發現,此處并非信中所言,不僅沒有十里桃花,連酒樓也只有一家。
汪倫盛情款待,并向李白解釋道:我所言非虛,桃花潭,為十里之外的潭水名字,還有萬家酒樓,酒樓是有一家,不過開酒樓的店主,名字姓萬。
估計那會李白喝得微醺了,聽到這樣的話,也沒有覺得惱怒,反而一笑,被汪倫的盛情所感動。
李白走時,汪倫還送上了八匹駿馬,綾羅綢緞十匹,一桌餞行酒,就這樣,李白深深地被汪倫的情誼感動,做出了這么一首詩《贈汪倫》。
白居易
唐代詩人白居易也擁有狂熱的“粉絲”。
葛清本是荊州市井人物,因對白居易詩歌無限熱愛,便在自己身上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遍紋白居易詩歌。
一共紋了三十多首,以致體無完膚,因此被稱為白居易“行詩圖”。這些恐怕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絕對是愛到了骨子里。
偶像也有偶像,當時白居易的詩歌雖然受到大家的喜愛,但他自己并不認為自己是“天下第一”。說起來,他是李商隱的“粉絲”。
《唐才子傳》記載,白居易晚年退休在家,很喜歡李商隱的詩文,他常說:“我死之后,來世能做李商隱的兒子就知足了!”
白居易仙逝后沒幾年,李商隱果然得了一個兒子,他也不客氣,干脆給這個兒子取名叫“白老”。
蘇軾
若說白居易是唐人心目中的文學偶像,那么蘇東坡無疑是宋朝的著名品牌。
蘇軾作為天才文人,且善繪畫和書法,自然不乏“粉絲”。
章元弼本來有幸抱得美人歸,但因為嗜讀蘇軾《眉山集》而廢寢,漂亮的妻子便離他而去。有道是“書中自有顏如玉”,章元弼卻因讀書而導致了婚姻破裂。
雖然婚姻破裂,但是章元弼并不介懷,作為蘇軾的“粉絲”,對蘇軾的崇拜成為了他的精神支柱。
蘇軾是韓愈的頭號粉,他曾夸贊韓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非但如此,他還經常拿韓愈來激勵自己。
早在唐宋時期,文藝圈就開始流行玩星座了。星座大師蘇軾曾說:“韓愈是摩羯座的,我也是摩羯座,怪不得我倆都過得那么苦逼。”
之后每當蘇軾遇到煩心事,他都會拿韓愈來安慰自己,這就是偶像的力量呀。
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是漢代著名文學家,與揚雄、班固、張衡并稱“漢賦四大家”。代表作有《子虛賦》《上林賦》《烏有賦》等等。
他的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后人稱之為賦圣和“辭宗”。
既然是才子,追星的手段也和別人不一樣,司馬相如本名司馬長卿。因為崇拜戰國時期的政治家、外交家藺相如,他選擇直接改名字,改為司馬相如。
徐渭
徐渭,號青藤居士,是明代嘉靖、萬歷年間的大才子,詩文書畫,縱橫一時。
清代畫家童鈺也說:“尚有一燈傳鄭燮,甘心走狗列門墻。”似乎坐實了鄭板橋作為“粉絲”對徐渭的無限崇拜。
鄭燮,號板橋,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鄭板橋愛徐青藤詩,嘗刻一印云:‘徐青藤門下走狗鄭燮。’”
在古代的文藝圈,流行一句特定的追星句式:“愿為xx門下走狗。”
徐渭
后來齊白石也有過相似的表達:“青藤八大遠凡胎,缶老衰年別有才。我愿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這里的“青藤”指的是徐渭。
齊白石在詩中表達了來生甘愿作此三家門下走狗,不難想見他對前代畫家的崇拜之情。
這些古人追星的故事,這些“粉絲”的狂熱行為,從表面上看崇拜的是追慕的對象,其實體現出的是對文學與藝術的忠實情懷。
古人和我們一樣,有喜歡之事,有崇拜之人,當遇到自己仰慕的對象,也會化身粉絲,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
其實,追星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有了偶像,就有了一個追逐的目標,就有了一個前進的方向,一個前進的動力。
追星并無對錯,但需節制,要理智。在追星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使自己更加接近偶像的高度,才是我們更應該學習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