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鹿之戰中,他破釜沉舟,以少勝多。而這一次卻是英雄末路,絕命于烏江。
項羽,中國歷史上集大成與大敗兩者之經驗教訓于一身的典型人物,本期我們來看看一代梟雄的落幕——
四面楚歌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秦朝末年,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爭奪天下,楚漢之爭持續了五年的時間。戰爭初期,雙方互有勝負,但后來劉邦的實力不斷壯大,項羽逐漸處于劣勢。
公元前202年,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東屬楚,西屬漢,互不侵犯。
后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
追到陽夏的南邊,劉邦下令暫停追擊,派出使者與韓信、彭越等人聯絡,許諾日后與他們共分天下,并把臨淄、大梁、淮南大片土地封給他們。果然,使者紛紛回報,諸侯即將發兵。
不久,各路諸侯出兵,攻擊項羽軍隊,韓信三十萬兵馬自齊南下,切斷了項羽向彭城的退路;彭越率數萬兵馬到達固陵與劉邦會師,擔任主攻;劉賈與英布自壽春率兵北進,切斷項羽南逃之路。
項羽軍隊不斷收縮,退至垓下(今安徽靈璧東南沱河北岸),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諸侯軍隊蜂擁而至,把項羽軍隊重重包圍了起來,也就是有名的“垓下之圍”。
漢軍“十面埋伏”,形如天網,楚軍固守垓下,勢如鳥雀。此刻,項羽軍的反擊好似困獸猶斗;劉邦軍的進攻捷報頻傳。垓下戰場,殺聲震天。兩軍拚搏,你死我活。
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也沒有了。面對強大的漢軍,項羽很難突出重圍。為了徹底瓦解楚軍的斗志,劉邦采用張良的建議,命漢軍高唱楚地的歌曲,使楚軍以為漢軍已經占領了所有的楚地。
項羽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心想:漢軍難道已經完全占領了楚地?不然漢軍中怎么會有那么多的楚人呢?
其實漢軍并沒有完全占領土地,是劉邦命令漢軍用楚地的方言唱的,目的是為了渙散楚軍的軍心。果然楚軍士兵聽到了漢軍陣地上傳來的鄉音,都以為是自己的家鄉被漢軍占領了。
這四面楚歌激發了他們的思鄉之情,就跟著漢軍哼唱起來。不少人一邊唱一邊哭泣,一時間楚營上空哭聲一片。項羽深感大勢已去,心里已喪失了斗志,坐在帳中,眼看著軍心渙散不可收拾,不禁心亂如麻。
他叫來了自己最寵愛的妃子虞姬,牽來了他最喜歡的烏騅馬,項羽和虞姬一邊喝酒,一邊唱歌,項羽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意思就是說,“我堂堂蓋世英雄,現在時運不濟,我的馬兒還沒有離開我,可是虞姬,你該怎么辦啊?”
唱完,忍不住淚流滿面,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虞姬為了不拖累楚王,唱完之后就刎頸自殺了。
當天夜里,項羽騎著烏騅馬,帶領一支八百人人的江東子弟兵殺出一條血路,突圍難逃。劉邦忙率領萬余名漢軍緊緊追殺上來,項羽逃到烏江邊上,身邊只剩下二十幾個人。
在這危急時刻,烏江亭長撐著小船趕到了江邊,他苦苦勸說項羽渡江回到江東,重整旗鼓。可是,項羽卻堅決不肯坐船過江,他說:“當初我跟江東子弟八千人渡過江來打天下,到今天他們全死了,我哪有臉回去見江東父老啊!”
他寧死也不愿渡江逃生,他揮舞著寶劍,從追殺上來的漢軍進行了殊死搏斗,一個人殺死了數百名漢軍將士,英雄末路,最后他自刎在了波濤洶涌的烏江邊上。
歷時五年的楚漢之爭,經過垓下一戰的勝利,劉邦一統天下的愿望就實現了。
一代梟雄的落幕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這故事中的成語還有很多,霸王別姬、無顏見江東父老、十面埋伏等。
關于歷史上的這一典故,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李清照曾經寫詩: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表達對項王的敬佩,思念之情。
毛澤東也曾寫過一首詩,其中有: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表達了不同的思想感情。
項羽作戰勇猛,歷史上無人能與其相比。巨鹿之戰和彭城之戰的勝利,都是用破釜沉舟、窮追猛打的勇猛精神而取勝的。但項羽有勇無謀,缺乏戰略眼光。
楚漢戰爭開始后,不團結諸王,至使諸王相繼叛楚;不聽謀士范增的正確建議,養虎為患,讓劉邦逃走,使范增負氣而走;作戰中,糧道經常被斷,結果兩面作戰,兵疲將乏。一系列決策上的失誤最終決定了他的失敗。
此外,性格決定命運,這是千古真理。
項羽為人天縱英才,自視過高,剛愎自用,這和他的出身有關。項氏一族為楚國的貴族,一門將才,他的父親是楚國的大將軍。
項羽從小受到嚴格的軍事教育和貴族教育,出身高貴加上天資稟賦,讓項羽注定高人一等,他的自負自大也就不難理解了。
而這也是他和劉邦的致命差距,劉邦出身草根,市井氣濃重,非常能體會社會底層的人情百態,這為劉邦后來籠絡人心非常關鍵,而且劉邦的出身也更能贏得占社會大多數的平民階層的擁護。
在垓下之戰中,項羽敗逃烏江,如果換作劉邦,說不定就會渡過烏江,以圖東山再起,但是對于自負的項羽來說,失敗的絕望已打擊了他的信心,寧可自刎,也不要茍且,真是可悲可嘆。這世上,從來就是成王敗寇。
一代戰神,就此落幕。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中,要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腳踏實地的做事,多聽取別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