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19時22分,將迎來今秋最后一個節氣——霜降。霜降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8個節氣,天氣漸寒始于霜降,意味著秋將盡,冬欲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此時,秋盡百草枯,霜落蝶飛舞,翠減紅并消,雁影亦無蹤。
當霜降來到,秋天的曲調就真正唱到了尾聲。明凈的雨水沒有了花草的氣息,冷冷地來去,抽掉了大地的溫度,忽一夜的寒流襲來,枝葉蒙霜。
霜降三候
霜降有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蟄蟲咸俯。”
意思是說,霜降時節,豺狼開始大量捕獲獵物,準備儲藏過冬。不過,即使是動物也感恩于大自然的恩賜,將捕來的獵物整齊鋪排,祭天報本;
秋風一陣緊似一陣,最后一片黃葉也隨著大自然的一生嘆息悄然落下,無聲地歸于塵土,實現了它落葉歸根的宿命;
昆蟲在自己精心打造的洞穴里,猶如睡著了一般,耷拉著腦袋不食不動,以最舒適的姿勢,安然進入冬眠狀態,耐心等待下一個春天的到來。
霜降習俗
霜降時節,天高云淡,楓葉盡染,適合登高遠眺。另外,還有這些民俗:
吃柿子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這時候的柿子皮薄肉鮮味美。柿子味甘、味澀,具有收斂作用,因此,中醫認為柿子具有清熱潤燥、養肺化痰、止渴生津、健脾的功效。
閩南有句諺語: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閩臺人在霜降這天大都要吃個紅柿,認為這樣可以御寒,能補筋骨。泉州的老人說,“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連清代學者王世雄都將它稱之為“果中盛品”。
送芋鬼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個節氣,人們非常重視,各地有祛兇、掃墓等習俗,以祈求風調雨順,生活幸福安康。
在廣東高明地區,霜降前有“送芋鬼”的習俗。霜降時節,人們會用瓦片堆砌成河內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點燃,火燒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燒紅,再將河內塔推倒,用燒紅的瓦片熱垠芋頭,這在當地稱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丟到村外,這就是“送芋鬼”,以這樣的方式,辟兇納吉。
賞菊花
古有“霜打菊花開”之說,在古人眼里,菊花有著不同尋常的文化意義,登高賞菊也是文人雅客在霜降時節必做的雅事之一。
菊花被認為是“延壽客”、不老草。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很多地方在這時都會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此來表示對菊花的崇敬和喜愛之意。
霜降養生
俗話說“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霜降在于吃和補!
“霜降到了拔蘿卜”,白蘿卜具有清肺、止咳功效,生吃白蘿卜可解腹脹之圍,又能促進大腸運動,適宜深秋食用。
廣西玉林的居民在霜降這天,會吃牛肉,如牛河炒粉、牛肉炒蘿卜,或是牛腩煲之類的來補充能量,祈求冬天里身體暖和強健。
霜降時節建議早睡早起,適當增加運動量,促進血液循環,這樣有助于緩解秋燥,堅持晚上用熱水泡腳。
“霜降一過百草枯”,此時天氣漸涼,要預防夜間賊風侵襲,睡覺時要蓋好被子,日常注意穿衣保暖。
晚秋時節,萬物蕭瑟,容易秋悲,使人意志消沉、抑郁。要多參加娛樂活動,保持好心情。
初霜始現,桂花正濃、菊花正艷,大美深秋,讓我們抓住2018年秋天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