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主要分布在安徽焦郡,江蘇彭城郡,山東高平郡,山東巨野郡。譙郡:東漢末年從沛郡分出置郡。治所在亳州(今安徽省亳縣)。治轄相當于今天的安徽、河南兩省的靈壁、蒙城、太和、鹿邑、永城之間的地方。彭城郡:西漢時設置,東漢時改為彭城國。治所在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治轄大約在今天的山東省微山縣,江蘇省徐州市、沛縣東南部。高平郡:晉時設置,治所在今山東省金鄉。治轄相當于今天的山東獨山湖、金鄉、巨野、鄒縣之間的地方。后來有多次變遷。漢時設置了巨野縣,在今天的山東西南部、萬福河北岸。巨野縣:因古為大野澤而得名,西漢置縣,治所在今山東省巨野。
曹姓來源于有一下有六種可能:1、賜受曹官,以官為氏。在大禹治水時,陸終第五子(另說為第六子)安正逢其時,他因佐夏禹治水有功而被賜曹官。曹官也就是“圜土”為牢,看押奴隸的官,這在當時以鎮壓奴隸為主要職能的奴隸主政權中并非小官。安后來以官為氏。這是曹姓得姓之始。2、受封曹國,以國為氏,出自顓頊帝的后裔。相傳顓頊帝有曾孫叫吳回,在帝嚳時為火正祝融。吳回的兒子陸終娶鬼方氏的女兒女嬇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五子名安,曹姓,封在曹國。周時,武王改封曹安的后裔曹挾于邾國(今山東省曲阜東南)。戰國時,邾國被楚宣王所滅。之后,邾人有的以國為氏,改為朱氏;有的仍以曹為氏,是為曹氏。3、出自姬姓。相傳周武王克商后,為了鞏固周王朝的政權,便實行大分封,在封商舊臣曹挾于邾的同時,把自己的弟弟振鐸封于曹邑,為曹伯,建曹國,稱為曹叔振鐸。公元前487年為宋景公所滅,振鐸的后代就用原來的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曹振鋒即為曹姓的受姓始祖。4.曹姓黃帝后裔,源自山東南移。5、他姓改作曹姓后漢有曹嵩(曹操之父),本姓夏侯,后改姓曹,是為安徽曹氏。6、少數民族曹姓1)匈奴族曹姓。2)滿族曹姓。3)蒙古族曹姓。4)藏族曹氏。5)瑤族曹姓。6)阿昌族曹姓。7)布朗族曹姓。
先秦時,曹姓主要活動在甘肅、山東和江蘇北部。秦漢時,曹姓已分布于長江以北各省和華東地區。唐初和唐末,中原有兩次南下大移民,曹姓是其中進入福建的中原姓氏之一。唐末宋初,曹姓進入了兩廣。清初曹姓進入了臺灣地區。宋朝時期,曹姓大約有63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81%,排在第二十四位。曹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約占全國曹姓總人口的41.4%。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這兩省曹姓大約占全國曹姓總人口的54%。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西、浙江等省。全國呈現北部冀豫、東南皖贛浙兩大曹姓聚集地區。明朝時期,曹姓大約有61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65%,列為第三十位。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曹姓人口增長值為負值。明朝以前,曹姓的主體一直在中原和山東,宋元明時期北方連續不斷的戰爭,曹姓人群自然受到了嚴重的沖擊,人口減少十分明顯。明朝時期,江蘇為曹姓第一大省,約占全國曹姓總人口的19.3%。在全國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蘇、山東、浙江三省,大約占全國曹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江西、安徽等省。全國重新形成了魯、蘇、浙、贛、皖曹姓人口聚集大區。
當代曹姓的人口已達730余萬,為全國第二十七位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59%。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四川三省,大約占全國曹姓總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江蘇、安徽、山東、湖北、湖南,五省的曹姓又集中了31%。河南為曹姓第一大省,大約占全國曹姓總人口的10%。全國重新形成了冀豫魯、皖蘇、川鄂湘三塊曹姓高密度聚居區。曹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四川中部和西部、青海東部、甘肅河西走廊地區、內蒙古中部、陜寧北部、山西、京津、河北大部、山東西部、河南南部、安徽大部、鄂贛北部,曹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88%以上,有的比例高達2%,這部分覆蓋面積大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0%,居住了大約37%的曹姓人群。在四川東部、湘渝貴、云南北部、廣東北端、陜甘寧南部、河南北部、湖北西部和南部、江西大部、蘇滬浙閩、山東東部、河北東:北、遼寧、吉林大部、內蒙古東部、黑龍江西南部,曹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44%一10.88%之間,覆蓋面積大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32%,居住了大約53%的曹姓人群。
曹氏出現過不少家族名人例如赫赫有名的:曹雪芹、曹操、曹植、曹丕、曹松等等,可見是名人家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