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建筑是歷史和文明的見證者,是前人智慧與經驗的結晶,更是人類的文化遺產。中國古建筑雖然造型各異,風格別樣,但是它們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使用琉璃瓦作為屋頂材料。
與其說我們在欣賞各式各樣的古建筑,不如說我們身在琉璃瓦的世界中。琉璃瓦作為中國古建筑的主要材料之一,見證了近半數的中國歷史。
琉璃解釋有二,廣義的“琉璃”,是指一切經以氧化鉛為主配合的“釉藥”涂刷,并經素燒、釉燒而成的制品;二、狹義的“琉璃”,專指用于建筑的琉瓦件,古建筑中的“琉璃”,屬狄義范疇,即古建筑屋頂和墻體所用砌筑材料,一般包括琉璃瓦(筒板瓦及勾滴瓦)琉璃磚、琉璃脊、琉璃脊剎、琉璃脊獸,琉璃博風等,上述琉璃制品均稱為琉璃構件。
“琉璃”色彩多見黃、綠、黑、藍等,黃色是皇宮的專用色,綠色用于廟宇等建筑,黑色用于王公府第,藍色則是祭祀建筑的持有色彩。民間建筑受封建等級能度的限制,不得使用“琉璃。
宋代以來琉璃構件規格不夠統一,清代的琉璃磚瓦、曾件大小不等,以樣式規范,形成定型構件。
共有十樣,但僅見二樣至九樣,未見一樣和十樣規格。“琉璃”源于布瓦,但其色澤艷麗。防水防潮性能是布瓦所不及的。
關于“琉璃"的使用,一般有二種說法,一、三國時期,琉璃”就己用于我國的古建筑上;二.根據文獻資料和實物遺存考證,北魏時期傳入“琉璃”技術,并將琉璃瓦用在宮殿上。此后,“琉璃”燒制技術不斷發展演變,但并末普及。因此,唐宋時期,“琉璃”僅用在重要建筑上;明清時期不但皇宮建筑使用,一些寺觀建筑也開始使用。
中國古代寺廟建筑的屋頂材料分琉璃和陶瓦,普通陶質瓦片又稱“布瓦”,其質地粗糙,吸水性強,容易漏雨。琉璃瓦上由于有釉的一面光滑不吸水,良好的防水性能可以保護木結構的房屋?!傲鹆А币辉~產生于古印度語,隨著佛教文化而傳入中國,其原來的代表色為藍色,現代除藍色外,琉璃也包括紅、白、黑、黃、綠、紺藍等色。施以各種顏色釉并在較高溫度下燒成的上釉瓦因此被稱為琉璃瓦。
中國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在建筑上使用琉璃瓦件作為裝飾物,到元代時皇宮建筑大規模使用琉璃瓦,明代十三陵與九龍壁都是琉璃瓦建筑史上的杰作。
古代琉璃瓦高昂的造價使其使用有著嚴格規定,絕對不許僭越。《大清會典》中就曾標明:非皇家特許,普通大臣和百姓絕不能使用琉璃。在紫禁城東側太廟享殿的東西配殿,東邊供奉的是有功親王,西邊則供奉有功大臣。兩邊的房間大小完全相同,但供奉親王的燎爐是彩色琉璃燒制的,西邊的只能享受不上色的素坯燎爐。
屋頂或全部覆之,或用琉璃瓦與陶簡瓦相配合成為剪邊式屋頂。不同等級的建筑需用不同的形制和材料。
清代對不同等級的建筑,所用的琉璃瓦有嚴格的規定。簡單說一下中國古代使用色彩的等級限制:金、朱、黃最高貴,青、綠次之,黑、灰最下。
黃琉璃瓦:用于帝王宮殿、陵廟,如北京故宮,明十三陵等。
綠琉璃瓦:用于王府,百官第宅。
青琉璃瓦:用于祭祀建筑,如天壇祈年殿,屋頂鋪純青琉璃瓦,象征青天。
黑琉璃瓦、紫琉璃瓦等多用于帝王園林中的亭臺樓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