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樓,與牌坊類似,中國傳統建筑之一。最早見于周朝,最初用于旌表節孝的紀念物,后來在園林、寺觀、宮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北京是中國牌樓最多的城市。一種有柱門形構筑物,一般較高大。舊時牌樓主要有木、石、木石、磚木、琉璃幾種,多設于要道口。牌樓曾作為多屆世博會中國館的門面建筑,吸引了世人的視線。其中一八六七年世博會中國館牌樓使用木、竹和麥稈等材料,造型簡單,令人賞心悅目;一八七六年美國費城世博會,中國館以一座精心雕鑿、涂飾的全木牌樓為正門,濃郁的民族特色吸引了參觀者和各國參展官員;一九零零年巴黎世博會的中國牌樓外形仿造國子監琉璃牌樓,氣勢恢弘。
牌坊與牌樓的區別
其實牌坊與牌樓是有顯著區別的,牌坊沒有“樓”的構造,即沒有斗拱和屋頂,而牌樓有屋頂,它有更大的烘托氣氛。但是由于它們都是我國古代用于表彰、紀念、裝飾、標識和導向的一種建筑物,加上長期以來老百姓對“坊”、“樓”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后兩者成為一個互通的稱謂了。
西遞牌樓建于明萬歷六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通體采用當地的“黟縣青”大理石雕筑而成,整個牌坊上下用典型的具有徽派特色的浮雕、透雕、圓雕等工藝裝飾出各種圖來,而每一處圖案都蘊含有極深刻的寓意。
棠樾牌坊群位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縣,明建三座,清建四座。在棠樾村頭,坐落著7座氣勢恢弘的古牌坊,這些牌坊按照“忠孝節義”的順序排列,述說著幾百年來這座村莊的興衰。
大三巴牌坊,是澳門最具代表性的名勝古跡,為1580年竣工的圣保祿大教堂的前壁,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筑的風格而成,體現出東西藝術的交融,雕刻精細,巍峨壯觀。
牌坊上雕刻的各種圖案花紋,都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和象征意義。
龍鳳:牌坊上刻有龍鳳,一定與皇家有著密切的聯系。
蝙蝠:因“蝠”字與“福”字諧音,以五只蝙蝠組成圖案,象征長壽、健康、富裕、平安、人丁興旺及子孫滿堂。
鹿:與“祿”字諧音,以象征升官晉爵、高官厚祿。
魚:與“余”諧音,常與水塘荷蓮組成圖案,象征金玉滿堂或連年有余;鯉魚騰浪,以象征科舉及第、金榜題名。
松、鶴、龜、麒麟、荷花、荷葉、牡丹、如意等,表達長壽、幸福、健康、吉祥、如意等豐富內涵。